当前位置:首页  媒体报道
众望新闻客户端:书记抓党建笔谈|徐练:党建引领凝心聚力谋发展 服务乡村振兴战略谱新篇
发布人:org  发布时间:2022-11-28   动态浏览次数:10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确定了围绕“四新”主攻“四化”的主战略。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紧紧围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实践需要,贵州大学历史与民族文化学院强化党建引领,充分发挥科研主渠道,人才主阵地优势,积极主动融入服务党和国家以及贵州经济社会发展重大战略部署中来,大力发挥历史学与民族学学科组合优势,努力打造结构优化的学科体系、创新符合自身特点的人才培养模式、探索科研成果的有效转化路径、提升高质量服务社会能力,多措并举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智力支撑。

强化党支部建设,以党建引领凝魂育人。历史与民族文化学院党委聚焦基层党支部建设,配强党支部书记,强化党建工作责任制落实,把固基础强队伍作为加强党建工作的根本举措,建立健全支部党建工作督察机制,凝聚师生踔厉奋发、勇毅前行的精神力量。一是坚持、完善和落实民主集中制,深入贯彻《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条例(试行)》,深入推进“五级书记抓党建”工作,深入推动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全面达标。二是创新党员学习方式,不断强化理论武装。党支部以“三会一课”为抓手,紧跟时代要求,创新学习形式,丰富学习内容。积极推进支部负责人领学、专家理论授课、重点发言、交流讨论相结合的方式,不断深化学习效果,提升党的理论知识水平。三是强化理想信念教育,采取“三结合”的方式对师生党员进行日常教育。将支部党建工作与提升党员师生的理想信念相结合,引导师生党员树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的目标;与提升师生党员道德情操相结合,引导师生党员树立同心向党的爱国主义思想;与提升教师党员学术科研能力和学生党员专业素养相结合,引导师生党员努力提升自身研究能力和专业水平,努力提升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强国的能力。

强化主阵地作用,以党建引领激发人才内生动力。人才振兴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因素。历史与民族文化学院现有专任教师36人,其中党员占比为75%。教授9人、副教授12人,高职称教师比例58.3%;具有博士学位教师30人,高学历教师比例83.3%;45岁以下中青年教师比例55.5%,师资队伍年龄、学缘结构较为合理并形成梯队,教学科研力量较为雄厚,且长期致力于适应国家现代化建设的高素质人才教育培养工作,助推了新时代贵州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教工支部党员创优争先,争做表率。2005年以来,学院教师主持国家社科基金各类项目49项,其中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4项,占贵州大学结项和在研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的100%;在研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6项,其他省部级以上项目百余项;近五年来,发表高水平论文100余篇,获省部级以上科研成果奖24项。

强化主渠道功能,以党建引领科研服务地方。历史与民族文化学院党委高度重视以党的建设引领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深化学术科研成果转化,积极推动产、学、研与校、地、企多方合作。在全省9个市(州)和部分省外设立专业实践基地21个,推动了产学研转化和文化服务社会的教育事业;研究人员多项建议报告和研究成果,获中央高层领导批示和贵州省委领导采纳,其中《关于借鉴贵州经验率先推进深度贫困地区远程医疗的建议》被中共中央办公厅采纳;积极开展公益性历史文化讲座和文化遗产调查研究,参与完成文化部“阳明龙场悟道”文化基因工程,与四渡赤水国家级博物馆合作举办学术会议和红色文化展览活动;出版了“书不尽的贵州”大型民族历史文化丛书系列、“清水江研究系列”多卷本大型文献《天柱文书》以及《贵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田野调查丛书》《传统村落记忆与乡村振兴丛书》《赫章古彝文献合集》等研究成果,积极弘扬与传播中华传统文化与地域文化;努力谋划和践行贵州省高等教育系统“大地论文工程”和文化助力“乡村振兴”行动,充分彰显学院服务社会的历史使命和社会责任。

在新的历史时期,贵州大学历史与民族文化学院将牢牢把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遵循“厚基础、强能力、重素质、求创新”人才培养理念,践行“明德至善 博学笃行”校训精神,全面探索新时代人才培养、学科建设与学术研究新路径,围绕新时代贵州大学“双一流”建设新目标,努力为贵州和全国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新贡献。(作者 徐练 贵州大学历史与民族文化学院党委书记


        原文链接:https://site.gog.cn/650003/10634165099315445

返回顶部

主办:中共贵州大学委员会组织部 维护管理:中共贵州大学委员会组织部

通讯地址:贵州省贵阳市花溪区贵州大学西校区  邮政编码:550025 org@gzu.edu.cn 网站设计:兴乾盛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