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媒体报道
贵州日报:贵州大学专家团队牵头推动民族村寨文化空间识别技术创新 保护传统村落 力避“千村一面”
发布人:org  发布时间:2023-01-04   动态浏览次数:10

11月,在黎平县、从江县、榕江县的12个村寨进行18天的田野调查后,贵州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2020级硕士研究生鲍丹丹对侗族文化有了更深入了解。

她说:“尽管过程很辛苦,但我的收获非常大,当地村民非常热情,也学到了很多东西。借助导师研发的贵州民族村寨文化空间识别技术,我掌握了很多一手资料,这些内容为后期开展乡村规划、课题研究和撰写毕业论文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结合近20年的教学科研工作,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党委书记余压芳带领由学校、设计院和公司组成的规划团队不断进行科技创新,创立了贵州民族村寨文化空间识别与应用技术体系,该项成果获2020年度贵州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余压芳说:“非物质文化遗产有文化表现形式和文化空间两种分类,想要保护和传承好非遗,首先需要掌握快速识别与精准解析方法,同时,甄别不同村落之间的文化特色能有效避免‘千村一面’的现象,促进村寨旅游产业的差异化发展。”

近年来,特色田园乡村·乡村振兴集成示范点、红色美丽村庄建设试点、中国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发展示范区等项目相继推出,均需高质量村庄规划指引。

据悉,全国共有6819个中国传统村落,贵州以724个位居第一。贵州大学长期跟踪传统村落保护、发展、规划与建设,10余名具有注册城乡规划师、一级注册建筑师执业资格的教师领衔编制100多个传统村落保护发展规划。

其中,余压芳等人实施的荔波县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发展区规划在省级竞争性评选中获第1名,直接促进了荔波县获批国家级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发展示范县。“荔波县共计涉及7个村,分布恰好与荔波南方喀斯特自然遗产的位置接近,二者叠加以后对荔波县的全域旅游发展具有极大推动作用。”余压芳说。

今年项目启动以来,余压芳带领团队将主要精力集中在荔波县的7个传统村落示范村建设中。目前,已启动3个村的项目。

“项目推进不仅只进行硬件建设,还包括提取文化符号、调查文化资源,以及制作宣传册、书籍和影像资料,全方位挖掘传统村落文化资源。”余压芳说。

2020年,中组部、财政部联合下发通知,计划用3年时间在全国选择1000个左右的红色美丽村庄开展试点。在贵州省立项的30个试点村中,贵州大学开展播州区苟坝村、汇川区娄山关村、赤水市桂圆林村、余庆县红渡村、习水县青杠坡村、荔波县水浦村共6个村的规划设计工作。打通断头路、改善红军医院附近环境、利用地形高差搭建景观台、串联村内红色旅游景点、修建党群服务中心……针对苟坝村,余压芳带领团队结合史实开展规划,2022年4月完工。

此外,贵州启动特色田园乡村·乡村振兴集成示范点建设后,贵州大学整合城乡规划和产业专家力量,按照目标要求完成黔西市新仁乡化屋村、榕江县忠诚镇乐乡村、威宁自治县板底乡曙光村等15个试点村规划编制,探索建筑修缮、庭院整治、户厕改造、污水垃圾治理等实用技术,形成一批能推广的经验做法。

忠诚镇享有中国优质西瓜之乡美称,种出的西瓜以个大、皮薄、汁多、肉甜畅销全国,乐乡村是全镇西瓜育苗核心区。余压芳认为,榕江西瓜是知名西瓜品牌,在乐乡村人的心目中它不仅是产业,而且是大家的文化记忆。近年来,在全国其他西瓜品种的冲击下,榕江西瓜的发展相对滞后。根据这些情况,他们提倡乐乡村要打造西瓜村,重振榕江西瓜品牌。

作为全国乡村振兴高校联盟的成员之一,贵州大学不断拓展榕江县的乡村规划。“榕江县也有很多红色文化,在规划过程中我们根据实际情况,将传统村落、红色美丽村庄、特色田园乡村有机融合。”余压芳说。

地域经验挖掘、规划思路构建、关键技术集成、技术规程推送、示范校验应用,当下,贵州大学持续通过全链条应用验证,不断探索乡村建设新模式。在该校的助力下,贵州以湄潭、榕江、播州、荔波、石阡、黔西等地村庄作为节点推进的乡村建设案例,已形成了一批可复制的经验做法。


原文链接:http://szb.gzrbs.com.cn/pc/cont/202212/20/content_81603.html

刊发时间:2022年12月20日


返回顶部

主办:中共贵州大学委员会组织部 维护管理:中共贵州大学委员会组织部

通讯地址:贵州省贵阳市花溪区贵州大学西校区  邮政编码:550025 org@gzu.edu.cn 网站设计:兴乾盛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