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党建动态
和光同行 向上生长 ——贵州大学2024年春季学期“开学第一课”纪实
发布人:org  发布时间:2024-03-15   动态浏览次数:65

“磨砺,其实是人生的财富。学习,永远是进步的阶梯。吃苦,是向上生长的过程。”3月13日下午,贵州大学党委书记杨未满含深意地向700余名师生分享了她的三点体会,一场别开生面的“开学第一课”就此展开。

不同于以往,今年的“开学第一课”以校园宣讲的方式展开。优秀师长、校友、学长,走上讲台,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分享了自己和光同行、向上生长的精彩故事。

和光同行,坚定理想信念

讲台上,杨未从自己的教师、学姐身份说起,从一张1984年的旧报纸复印件出发,将现场听众的思绪拉回那个处处艰难、又满是希望的特殊时间节点。过去突破禁区的艰难、激荡争论后变革的伏笔,春潮涌动的生机,中国首次参加奥运、女排夺冠、诸多中国知名企业的诞生……杨未面向同学们娓娓道来,叙述着过去四十年广袤国土上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和人民的勃勃生机。

说得兴起,杨未拿起两本书向同学们展示。她说,“我的案头上有两本书,一本书是《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还有一本书是《习近平与大学生朋友们》,这两本书我都非常愿意推荐给大家,希望大家去读一下”。

她向同学们讲述习近平总书记的青春岁月,15岁梁家河插队过四关、22岁到北京求学、28岁申请服务基层、长年累月的坚持阅读、服务人民的理想信念……她说:“一个个生动实例,值得当代的青年们去阅读、去感悟、去学习。”

法学院2022级研究生黄笑语坐在位置上听得入迷,她说:“信仰是那份坚定不移为集体服务的信念,身为贵州大学研究生融媒中心的学生负责人,我希望每一篇推文都贴近同学们的心灵,真实反映大家的关切,力求让每一篇推文都既有信息性,又具可读性。”

对于管理学院管理科学与工程2023级研究生赵敏渝而言,信仰之光是一种内心的笃定和不屈服的信念,她说:“在我的求学和发展过程中,信仰之光一直是我前行的动力。它让我在遇到困难时,始终保持积极向上的态度,勇于承担责任。我积极参加院组织、校组织活动以及‘博士村长’计划,都是基于对真理和美好的信仰,是为了实现个人成长和为社会贡献而努力奋斗的具体体现。在这些活动中,我始终坚定信仰,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与时舒卷,紧跟新时代发展步伐

3月14日下午,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贵州大学校长宋宝安在“开学第一课”上传达全国两会精神。

“抢抓做强贵州大学机遇,为中国式现代化贵州实践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持”,是他在贵州代表团审议政府工作报告时做的主题发言。他说:“如何在新质生产力发展下发挥贵州大学的作用,是贵大面临的重要课题。”他告诉同学们,贵州大学要坚持把握融入世界科技前沿与全面服务国家战略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这两个着力点,践行贵州大学作为贵州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 “领头雁”“排头兵”的使命担当,从特色专业建设、人才培养、师资队伍三个方面出发,为贵州“富矿精开”和特色产业提供科技支撑、人才支持。

仰望星空立大志,脚踏实地担大责。宋宝安勉励贵大学子,要博学、苦学,自觉融入国家高质量科技自立自强战略中去,自觉担负起“一代比一代强”的青春责任,用一点一滴实打实的行动为中国式现代化添砖加瓦。

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水资2022级本科生杨瑞雪说:“我深受启发,尤其是在水资源管理和生态保护方面的政策和决策上。这些政策不仅关注到了当前水资源短缺、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还提出了许多具有前瞻性的解决方案。我意识到,作为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的学生,我应该积极学习专业知识,努力提升自己的实践能力,为国家的水资源管理和生态保护贡献自己的力量。”她认为,作为一名未来将走出校园、投身到祖国建设中的青年学子,应该深刻领会全国两会的精神,坚持做到学以致用、知行合一,把这些精神内化为自己的行动指南。

作为矿业学院采矿专业的学生,2022级本科生祖文杰备受鼓舞,他说:“宋校长强调贵州大学相关专业正积极围绕‘富矿精开’,正聚力找矿、采矿、选矿、加工等环节核心技术攻关。 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我将更加扎实学习专业知识,培养自己的实践能力,发扬不畏艰难困苦的作风,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添砖加瓦!

“从两会精神中汲取信念力量,在开学第一课中明确前进方向。通过本次学习,我深刻认识到,作为大学生,我们应做到筑牢理论知识的地基、保持乐于创新的活力、具备实践的勇气;作为一名新闻学专业的学生,我越发认识到了强化国际视野的重要性,潮起正是扬帆时,在如今愈发复杂的国际环境下,我们新闻学子刚要做到铁肩扛道义,用更大的音量、在更大的舞台上发出‘强国有我’的传媒之音。”传媒学院新闻学2020级本科生林妙暄说。

自找苦吃,是突破更是磨砺

知识是用来奉献的,青春是用来奋斗的,把论文写在大地上,把成果送到百姓家,这是“开学第一课”上贵州大学农学院院长潘学军教给现场学子的经验。十几年的时间,潘学军走出实验室,不断调查、选种、培育,打造起了蒸蒸日上的赫章核桃产业,让赫章核桃种植面积从2006年的14万亩增加到现在的52万亩,年产值从当年的3个亿到现在大约一年15个亿。实验室里坐科研的冷板凳、实验室外风吹日晒的调研,是潘学军吃的苦。

创新是什么?贵州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秦永彬在“开学第一课”现场发问。他从文心一言自动生成讲话稿出发,向现同学谈自己对创新的理解。创新于他而言就是另辟蹊径、聚焦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实现的交叉领域——司法大数据、法律人工智能。创新建立在日积月累的学习观察和实践上,秦永彬用自己的经历告诉同学们,要吃得创新路上的苦!

对贵州大学1992 级优秀校友周之江来说,读书是件自找苦吃的事儿。“尽信书则不如无书”,他说,读书不可盲从,年轻人得多读不同来源的资料,沉心思考综合判断,得出自己的结论。这比不动脑子的死记硬背读得“苦”,但收获也要大得多。从这个意义上而言,读书本来就是“自找苦吃”,不过,这个“苦”,是“良药苦口”的“苦”。

传媒学院2021级研究生研究生蔡佳也吃了不少苦。研究生三年,她独立主持科研项目两个、参加科研竞赛三次,两个校级组织任职,三次下乡社会实践,四篇论文,这是蔡佳选择的“苦”。于她而言,读大学不应该只是为了一张文凭,读书和行走是她成长的方式。

听了师长、学长们的“自找苦吃”,农学院资源利用与植物保护专业2023级研究生柳冬梅认为,“自找苦吃”是一种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经历了磨难和挑战,才能收获成功和甜蜜。管理学院管理科学与工程2023级研究生赵敏渝则觉得,“自找苦吃”就是要勇于面对困难和挑战,主动承担责任,通过努力克服困难,实现个人成长和进步。空间结构研究中心研究生顾鹏业认为“自找苦吃”在新时代青年的语境中,可以被理解为一种积极主动的态度和行为,这种行为并非真的去寻找物质上的苦难,而是在精神层面上寻求成长和进步的机会。

“开学第一课”上,主讲人、嘉宾和学生代表现场朗诵了《百廿贵大赋》:“岂知百廿贵大,正是少年气刚;假以时日,会当穿云布光!”大学之精神与信仰之力量,在溪山剧场内激荡。

来源:贵大新闻网

编辑:柳娜

责编:李翠

编审:龙晓雪


返回顶部

主办:中共贵州大学委员会组织部 维护管理:中共贵州大学委员会组织部

通讯地址:贵州省贵阳市花溪区贵州大学西校区  邮政编码:550025 org@gzu.edu.cn 网站设计:兴乾盛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