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基层党建
贵州大学基层党建工作优秀案例(七)| 构建“党建+”工作体系 实施“铸魂育人”五大工程
发布人:柳娜  发布时间:2024-10-28   浏览次数:195


近年来,阳明学院学工党支部不断深化对高校党支部根本属性和基本功能的认识,对照贵州大学培育创建“全国党建工作示范高校”的总体要求,坚守马克思主义之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之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之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之正、中国共产党领导核心之正,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高校党建工作重要论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为根本遵循,把握“狠抓落实”主基调实 施“五大工程”,持续深化学生组织培养工作,努力在筑牢新生信仰之基、砥砺新生强国之志、深植新生责任之根、激发新生拼搏之梦、练就新生实干之才上谋新招、出实招、亮新绩。

一、主要做法

(一)“党建+宣讲”实施思想育人铸魂工程,筑牢新生信仰之基

每年新生进校后,在专业学院的配合和支持下,打造“新生导航体系”,讲好包含专业教育、通识教育、思政教育为一体的“通识教育第一课”;每年聘请高年级优秀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组建“新时代大学生信仰宣讲团”,在学院党委的指导下,开展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十九大和党的二十大精神、党的基本理论知识、入党流程介绍、英模人物事迹讲述等为主的信仰宣讲,用党的发展历史、卓越功勋以及英模的先进事迹号召更多的优秀青年积极向党组织靠拢,激发更多的青年萌发并坚定入党意愿,扣好信仰的第一粒扣子,筑牢新生信仰之基。

阳明学院2020级新生入党申请人数2640人(总人数7343人),占比当年总人数的36%2021级新生入党申请人数1846人(总人数3765人),占比当年总人数的49%,环比提升36.1%2022级新生入党申请人数2089人(总人数3762人),占当年总人数的55.5%,环比提升13.2%

(二)“党建+社团”实施文化育人浸润工程,砥砺新生强国之志

为适应通识教育背景下党建工作的新形势,学院党委在2015年成立了“马克思主义青年学习社”(简称“青马学社”),以社团为载体凝聚、组织、培养入党积极分子和入党申请人,建设拓宽党建网络、激发党建效能的新平台,占领意识形态领域主阵地。学工党支部依托青马学社开展“以汝之名 继续前行”党建主题实践活动。定期开展青马“论·谈”,采取探究式学习、情景式体验、互助式激励等沉浸式学习形态,通过入党积极分子专注参与以获得满足感,达到对榜样的内化学习以实现自我价值,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掌舵引领作用。每年开展英模再现比赛重演建党、建国以来涌现出的英雄模范和感人事迹,引导新生学英雄精神,挖掘先进典型;引导新生讲先进思想,深化人物理解;带领学生激发情感共鸣,传承红色基因。通过开展“阳光征程 明日可期”申报制党建实践活动,鼓励学生做传承榜样,汇聚前行力量。


青马学社组织开展“青春献礼二十大,强国有我新征程”活动


第六届“英模再现”活动合影

2021年,青马学社荣获全国高校“百强学生社团”称号,阳明学院《实施“沉浸式榜样育人工程”扣好新生信仰第一粒扣子》工作案例荣获全省高校党建工作创新案例最佳案例

(三)“党建+帮扶”实施协同育人暖心工程,深植新生责任之根

为了更好地帮助入党积极分子早日成长成才,针对少数积极分子在入党动机、学习生活适应、心理调适、社会交往等方面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支部积极利用特色党日活动开展“一对一”结对帮扶工作。通过谈心谈话、校舍走访、心理疏导、人文关怀等方式,积极引导积极分子们端正入党动机、激发学习潜力、融入班级群体、缓解心中压抑,让每一位入党积极分子感受到党组织无微不至的关怀和支部党员优良的工作作风,让支部党员的榜样示范激励着入党积极分子坚定信念、不断追求,早日成为一名思想过硬、素质过硬和作风过硬的共产党员。


支部党员(辅导员)与学生谈心谈话

三年来,支部党员共结对帮扶入党积极分子100余人,硕果累累,成效显著。在2022年的校园新冠疫情抗疫工作中,支部全体党员积极响应学校号召,身先士卒地活跃在学校各个区域,让党旗在抗疫的战场上高高飘扬。在年度评比表彰中,支部党员史萌同志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安国琴同志被评为“身边榜样”先进人物,颜志敏同志被评为“育人先锋”先进个人,20多人次被评为学校优秀辅导员、优秀班主任、先进资助育人个人、优秀团务工作者。

(四)“党建+网络”实施网络育人融合工程,激发新生拼搏之梦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网络新媒体已成为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互动媒介和交流平台,在新媒体迅速发展的形势下,党建工作必须应势而动、顺势而为,把加强新媒体理论宣传和阵地建设作为一项战略任务,并充分利用网络舆论阵地,扩大思想宣传的覆盖面,做好舆论引导,增强话语权。学工支部通过党校培训课、阳明大讲坛、班团组织生活等平台不断加强入党积极分子的网络安全法制教育、引导学生掌握基本防范技能的基础上,全面提升网络安全意识。

通过学院官网、微信公众平台、微信群、QQ群等载体,及时宣传时事要闻、工作动态、工作成果、先进典型事迹,不断凝聚支部力量;通过鼓励入党积极分子参加学习强国APP、青年大学习网络课堂的学习,不断提升入党积极分子的政治素养、理论水平及辨别是非的能力;通过组建积极分子信息安全员队伍、微信公众号宣传团队,及时跟踪和发现网络不良信息,上报组织及时处置。通过构建学院党委统一领导、师生共同参与、线上线下齐抓共管的党建工作格局,充分发挥网络在主流舆论引导、敏感舆情监测、权威信息发布、负面情绪疏导、实际问题解决等方面的功能,不断提高网络育人的融合实效。

(五)“党建+实践”实施实践育人创新工程,练就新生实干之才

为做好新形势下学生党建工作,学工党支部积极开辟和拓展党建工作的社会实践阵地,把寒暑假社会实践和青年志愿服务相结合,让入党积极分子深入社会,走进社区和农村等基层,开展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内容既有围绕党史教育在儿童和青少年心中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又有围绕禁毒防艾、普法宣传,帮助儿童和青少年筑牢健康成长屏障;既有围绕乡村调研谋求振兴良策,又有围绕普通话推广、民族团结勇担民族交流融合之责推动伟大中国梦的实现;还有参与社区治理工作增长才干以及志愿服务奉献爱心等。通过积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协作精神、实践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引导广大入党积极分子在深入社会、接受锻炼的过程中不断用青春和汗水筑牢实践之基、夯实青春之路,在党史宣传、志愿服务、乡村振兴、民族团结等实践中坚定理想信念、锤炼干事本领。

4  2023年暑期赴水城社会实践队

此外,支部党员结合学校高质量发展需要,积极拓宽实践通识素养养成与专业能力训练相融通的智育平台,树立“专业教育不断线,通识教育长流水”的理念。组织学生积极参加学院开展的“阳明大讲坛”主题讲座,引导学生广泛涉猎,拓宽学术视野。支部党员作为指导老师带队参与“挑战杯”“三创”“互联网+”等学科竞赛,引导学生夯实理论基础,培养创新意识。

5  “党建+”工作体系一览图

6  “铸魂育人”五大工程一览图

、取得成效

(一)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得到进一步发挥

通过构建“党建+”工作体系,充分调动了全体党员的工作主动性和积极性,增强了支部的号召力、凝聚力和战斗力,激发了党员干部干事创业激情,坚定理想信念,锤炼党性修养,立足岗位创先争优,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得到了进一步发挥。

(二)支部党员政治素质得到进一步提升

以“三会一课”、贵州教育大讲堂、学习强国APP等学习平台为载体,通过“线上+线下”“组织集中学+个人自行学”等形式,坚定不移抓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学习,不断引导支部党员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始终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三)支部党员业务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

支部始终坚持以做好表率走在前列为目标,聚焦学校高质量发展持续创先争优,锐意进取,不断强化业务能力,业务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

20222023年的全省模拟政协提案大赛中,支部党员指导学生的4个项目获贵州省2022年青少年模拟政协提案大赛一等奖。支部党员指导学生递交50余件作品参加2023年第十八届“挑战杯”比赛并在主赛道获省级一等奖作品2件,校级作品4件。在第十八届“挑战杯”红色专项中,获省赛一等奖作品7省赛二等奖作品5省赛三等奖作品1件,贵州缩影文创赛道获省赛二等奖作品1件等。

此外,支部成员王爽、颜志敏同志被评为2023年贵州大学“最美辅导员”,王爽同志被提名为2023年贵州省“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史萌等7位同志获得贵州大学阳明心学思想融入通识教育专项立项,孙千惠等4同志获得贵州大学2022年度和2023年度人文社会科学辅导员专项立项。

编辑:齐佳敏

责编:柳娜

编审:龙晓雪






返回顶部

主办:中共贵州大学委员会组织部 维护管理:中共贵州大学委员会组织部

通讯地址:贵州省贵阳市花溪区贵州大学西校区  邮政编码:550025 org@gzu.edu.cn 技术支持:九章数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