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学院在近7年的办学实践中,围绕“三全育人”形成了“四带头四争先”党建主题实践品牌。2019年以来,茶学院党委开展“博士村长”、“茶园共话”等活动,2021年学院教工支部获批全省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示范点,学院获批省高校“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学院党委获批学校首批党建工作“标杆党委”。茶学院的师生把科研论文写在贵州大地上,为贵州省茶产业提质增效做出实质性贡献;师生党员深入到茶企和茶园中,以茶园为基地,一是利用地方的红色资源,加强师生特别是党员师生的教育,提高师生的理想信念;二是师生以茶园为家,手把手、面对面从茶树种植、管理、采摘、加工和销售等全产业链帮扶茶企、合作社、茶农,提升贵州省茶产业标准化、现代化发展水平。一手抓党建,一手抓服务,促进党建与服务的深度融合。
一、主要做法
通过构建“校园+茶园”“工匠+爱农”“科研+产业”三位一体的“党建—科研—社会服务”的工作体系,打造搭建高校党建与实践教育协同发展新平台。
(一)校园+茶园:“双园共话”强党建
茶学院研究生党支部紧跟学院党建“茶园共话”模式:让党员话党建、让教师话展、让学生话学习、话中求发展、话中求特色、话中求壮大,开展有核心、有指导、有示范的形式内容丰富的党建活动,使党组织建设成为坚强战斗堡垒,切实发挥组织育人功能。一是在校园定期开展政治理论学习。二是在茶园创新主题党日活动。开展“茶园共话”以来,支部共开展“茶园党课”10余场,参与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和发展对象1000余人次。
2020年,支部深入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黄红缨所在的贵州瓮安鑫产园茶业有公司,在“茶山上党课”,聆听其带领的“村级党支部、脱贫攻坚驻村工作临时党支部、茶山茶叶党支部”三支部联动发展茶产业的生动案例,支部党员和刘建军老师一起,迄今已组织开办15期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累计培训2000余人次。
图1 支部在贵州瓮安鑫产园茶业有限公司开展“茶山上党课”—第15期新型职业农民培训
2022年,支部党员与茶学院驻贞丰县长田村第一书记庄菊花博士开展茶叶种植、加工、评审技术培训、抖音直播等;携手第二批驻村工作队员茶学院杨晓飞博士深入田间地头现场指导10余次,抖音直播培训4期、培训1000余人次。村民冯泽渊说:“以前我们对茶叶种植加工没什么经验,茶叶的品质不高,在市场上卖得不好、价格不高,听了讲座受益匪浅,对茶产业信心更足,今后我会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生产出更好更优质的茶叶。”
2023年,支部与“贵州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90后”掌克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张兴国,组织开展在“茶叶加工作坊上党课”,聆听其返乡创业奋力发展古树茶产业的青春故事,联建“耕读”实践基地,一起在乡村振兴大舞台上建功立业。
图2支部与掌克村党支部开展“茶叶加工作坊上党课”—联学联建“耕读”实践基地
(二)工匠+爱农:助力绿叶变“金叶”
支部牢记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贵州大学重要讲话精神,并把“自找苦吃、为老百姓做事”作为第一信条。在加强理论武装的同时,支部党员一方面努力提高制茶水平,另一方面深入农户、茶厂传播和推广茶叶加工新工艺。一是发扬制茶之道,去涩炼形,深入基层发光发热。二是保持“空杯心态”,厚植爱农情怀,以赛促技,着力提高手工制茶水平。
在茶叶生产季,支部党员深入贵州各地的茶园和茶企开展茶叶加工培训。研究生党员陈凌霄、王威锐深入茶园指导茶农针对正确认识采摘标准对茶叶品质的影响开展双手采茶技术的培训;黄涛等在“暑期三下乡”开展夏秋茶加工利用、功能型茶开发、工艺白茶快速萎凋技术等培训;李芳深入大山里结合自己的科研,指导村党支部人员开展地方茶树种质资源的筛选。
图3 支部党员深入贵州各地茶园和茶企开展茶叶加工培训
研究生党员范金娟在导师指导下以贵州茶园多发的病虫害为对象,开展绿色防控措施的研发,跟随专家团队,前往海南省五指山,指导农户开展茶树病虫害绿色防控,实现了“跨省教学”。支部全体党员深入服务学院对口帮扶的贞丰县长田镇,通过搜集茶叶市场信息、创建“贵山老白茶”品牌、实现了长田镇茶产业标准化发展。通过茶叶加工精准指导显著提升了茶产品质量,早春茶销售价格从2018年的150元/斤,提升到2023年的500元/斤,干茶销售量达37万斤,产值总额近1.3亿元,获得了“贵州早春扁形绿茶交易中心”称号,长田村因此获批“贵州省特色田园乡村·乡村振兴集成示范点”。通过学院党员师生的付出,助力贞丰县长田镇绿叶变“金叶”,2023年学院党委荣获“全省乡村振兴驻村帮扶工作先进集体”称号。
(三)科研+产业:助推“小叶子”成富民大产业
在学院“三协同、六融入、九对接”人才培养模式下(校地企三方协同制定培养方案和计划、6个方面茶产业优质资源全面融入教育教学、9个关键实践环节全面无缝对接到茶产业生产一线),支部在勇攀科研高峰的同时,做好茶文化、茶科技等大文章,助推“茶园飘香、黔茶出山、黔茶出海”,实现产学研的深度融合和良性发展。一方面做到引领学风做表率,另一方面在服务地方中有效推进茶产业链,实现茶叶“产加销”一体化的发展格局。
支部党员魏程结合研究生论文课题深入遵义七味茗香茶业进出口有限公司,结合公司需求研发了公司的拳头产品7种口感的颗粒红茶系列产品,解决出口茶口感问题。 2023年公司订单翻了一番,达2200万美金,产品主销巴基斯坦、马来西亚、俄罗斯等地。“在往年,这种边茶都是剪了就扔,茶学院帮扶下将边茶变废为宝,我们修剪下来卖给公司,在传统茶亩产基础上,每亩能增收400多元。”核桃坝村村民任永松高兴地说。
党员赵支飞、艾安涛在汪艳霞老师指导下优化了坡柳娘娘茶加工工艺,品质提升的坡柳娘娘茶连续两年在全国黄茶斗茶比赛中荣获“特别金奖”。
图4支部党员深入贞丰开发研究坡柳娘娘茶加工工艺
“贵山老白茶”是茶学院对口帮扶省级特色田园乡村•乡村振兴集成示范点黔西南州贞丰县长田镇的技术支持产品。党员周浩在2022年的暑假入驻长田村,在导师吕立堂、刘建军的指导下,研制了“贵山老白茶”、确定了加工技术标准、为长田镇建立了自动化白茶生产车间。在贵州大学120周年校庆之际,贞丰县向贵州大学捐赠10000饼“贵山老白茶”价值120万元,让“贵山老白茶”与贵州大学结下了难解之缘。近5年来,党支部20余名党员先后参与国家重点研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20余项,将自己研究的项目和方向扎根茶产业第一线,在茶科技上大显身手,累计发表一二区SCI论文18篇,核心期刊论文90余篇。
图5支部与贞丰县长田镇共同创建的“贵山老白茶”产品
(四)强练业务:赋能“标准课堂”把好“方向盘”
支部在贵州省第一批“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标杆院系、全省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示范点(茶学院教工支部)的支撑指导下,紧跟学院党建的“四带头四争先”工作模式,构建、创新党建模式,开展形式多样的党建活动。支部按照标准化规范化要求开展日常工作,切实做到教育有力、管理有力、监督有力、组织有力、宣传有力、凝聚有力、服务有力。
图6支部书记开展党课学习
支部以“双带头人”为标准选拔党支部书记,以党建为引领,与学科和专业建设协同高质量发展,在工作中塑造价值与传授知识相统一,立德修身与立业成才相统一。支部书记邓燕莉自任职以来累计参加党支部书记网络示范培训和工作交流会8次,主动提升了自身党务工作能力;以身作则,积极服务贵州茶产业,真正实现“双带头”“双提升”。五年来,党支部书记和委员参加学校、学院党务培训10余次,开展专题学习会50余场,开展党务工作经验交流会20次,完成5次党支部书记述职。
二、取得成效
五年来,支部充分发挥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取得了阶段性建设成果。
一是经费有保障。各级党委支持样板支部建设并投入相关建设经费,学院每年划拨支部建设经费。
二是场地有建设。支部建有党建活动室、茶文化室、茶审评室,保障支部组织日常学习、会议需要,另设“三全育人”“贵州绿茶”展示体验区作为对外宣传窗口。
三是科研服务有指导。支部依托茶产业优秀团队指导开展科研创新活动,依托学院服务地方专家团支持开展开创“博士村长”“茶园共话”等志愿服务品牌,支部长期联系帮扶的“贵州省特色田园乡村·乡村振兴集成示范点”贞丰县长田镇作为贵州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践基地之一。
四是红色故事强思想,绿色茶园助振兴。在茶园上党课,学习党员的先锋性,深耕专业领域,努力为建设农业强国、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在乡村振兴上开新局贡献力量。
五是实践显“技能”,茶园践初心,助力绿叶变“金叶”。支部实施“茶园共话”党建模式以来,支部党员先后在贞丰、湄潭等43个贵州茶叶主产区、53个茶叶公司,在茶树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技术、幼龄茶园管护技术、茶园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茶青质量管控技术、茶叶加工技术、茶叶新产品研发等方面开展的服务次数达1000余次,受益人群达6万余人次,茶农、茶企收益近10亿元。
六是党员争先锋,科技助推“小叶子”成富民大产业。 在蓄力科学研究中,支部党员专业能力得到提升,并反哺到服务地方中,真正做到茶园在哪里,教室、实验室就在哪里,让“科研与论文”充满着泥土的芬芳和浓浓的茶香,努力成长为高质量的茶学专业人才。
七是支部建设基础不断夯实。强练业务,全力建设标准课堂,总结经验,《党建引领高校“三全育人”工作研究-以贵州大学茶学院加强研究生党建为例》获批“省委教育工委2023年高校党建研究课题”;支部获得贵州大学优秀研究生党支部、贵州大学志愿服务先进党支部、贵州大学先进基层党组织等荣誉称号,支部工作先后获得10余家媒体报道60余次。
编辑:齐佳敏
责编:柳娜
编审:龙晓雪
【返回顶部】
主办:中共贵州大学委员会组织部 维护管理:中共贵州大学委员会组织部
通讯地址:贵州省贵阳市花溪区贵州大学西校区 邮政编码:550025 org@gzu.edu.cn 技术支持:九章数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