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在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推进、广大农村焕发崭新面貌的时代浪潮中,贵州大学党委组织部、宣传部联合推出“我的驻村故事”栏目,让我们跟随驻村干部坚实的脚步,走进这些温暖而动人的驻村故事,感受那份扎根基层、奉献青春的炽热情怀。
个人简介:林如涛,中共党员,重庆市江北区人,农学博士,现任贵州大学动物科学学院动物医学系讲师。2025年5月派驻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贞丰县双峰街道冬妹村驻村第一书记。
贵大新闻网讯(通讯员 林如涛)2025年5月,受贵州大学动物科学学院委派,我肩负着组织的信任与重托,来到贞丰县双峰街道冬妹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从高校实验室到田间地头,从教书育人到服务乡村,变的是岗位,不变的是初心。我深知,此行不仅是个人成长的淬炼,更是将贵州大学的学科优势、科研力量与乡村振兴一线需求紧密结合的生动实践。我的初心很明确:当好“桥梁”与“纽带”,将贵州大学特别是动物科学学院的资源精准导入冬妹村,以科技赋能产业,以人才激发活力,助力这片土地焕发新生机。驻村100天以来,我紧紧围绕“一宣六帮”职责,以党建为引领,以产业为抓手,以民生为根本,扎根冬妹村,情系乡亲,书写了一段难忘的驻村篇章。
深入调研摸实情,找准症结明方向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到村伊始,我便将熟悉村情民意作为首要任务。冬妹村位于双峰街道东部,是一个以布依族、苗族、汉族为主的多民族聚居村,耕地资源相对紧张,村民收入以外出务工为主,产业基础较为薄弱,村集体经济仍需壮大。我用了近一个月的时间,走遍全村14个村民小组,特别是对100户脱贫户、13户监测户(含边缘易致贫户、突发严重困难户、脱贫不稳定户)进行了遍访。踏着田间泥泞的小路,坐在农户家的院坝里,倾听他们的所思所盼、所急所难。我清晰地记得,在走访边缘易致贫户向某家时,了解到其因家人大病导致支出骤增,面临返贫风险,我立即协助其申请临时救助,制定针对性帮扶措施。通过一轮轮的走访,我不仅掌握了详实的第一手资料,更与村民们建立了深厚感情,精准找到了制约冬妹村发展的关键症结:产业支撑不足、技术人才匮乏、产业链条较短、群众内生动力有待激发。这为后续工作的开展指明了方向。
强化党建引领,筑牢坚强战斗堡垒
作为第一书记,我始终将建强村党组织作为重中之重。冬妹村党支部共有党员42名,如何发挥好这支队伍的先锋模范作用至关重要。我积极协助村党支部书记,严格落实“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制度,组织党员深入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及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统一思想,凝聚共识。我们共同完善了村级各项规章制度并上墙公示,明确了党员干部职责。我充分发挥贵州大学作为帮扶单位的资源优势,积极推动“校地支部共建”活动。邀请贵州大学动物科学学院教工党支部与冬妹村党支部开展联建活动,共同上党课、慰问老党员、交流党建经验、谋划乡村发展,将高校的党建智慧注入基层。同时,注重在农村致富带头人、未就业大学生、返乡青年中发展党员,现正培养入党积极分子1名,接收预备党员1名,转为正式党员1名,为党组织注入了新鲜血液,优化了党员结构。一个更有凝聚力、战斗力的党支部,正成为引领冬妹村乡村振兴的“主心骨”。
发挥高校优势,精准施策促产业兴旺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我深知,背靠贵州大学,特别是动物科学学院这座“靠山”,是我开展工作的独特优势。冬妹村村民素有养殖传统,生猪、牛、羊养殖有一定基础,但存在品种退化、养殖技术落后、疫病防控能力弱、销售渠道单一等问题。为此,我积极扮演好“联络员”和“技术员”的角色。
引入“博士村长”计划,破解技术难题:我第一时间向学院汇报了冬妹村的养殖现状和技术需求。学院高度重视,迅速选派了由畜牧、兽医专业优秀博士生组成的 “博士村长” 团队定点帮扶冬妹村。团队多次深入养殖户圈舍,开展技术指导,针对常见的牛羊疫病进行诊断和防控培训,推广科学饲养管理、疫病防治技术,有效降低了养殖风险和成本,提高了养殖效益。一位养牛大户欣喜地告诉我:“林书记,你们给牛开的这个方子,让我家跛脚的牛重新站了起来!”
开展技术培训,赋能新型农民:依托学院师资力量,我们先后组织了多期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内容涵盖畜禽科学养殖、常见疫病防治、经济作物种植等。并利用驻村工作经费,购买兽药、印刷培训小册子1000余份,通过实际案例对村民进行技术培训,语言通俗易懂,深受村民欢迎。累计培训农户200余人次,有效提升了村民的种植养殖技能,为产业发展提供了人才支撑。
对接市场资源,拓宽销售渠道:我积极利用个人资源和网络平台,帮助村民寻找优质的畜禽品种引进渠道和更广阔的产品销售市场。同时,协助村合作社规范运营,探索通过订单农业、线上线下结合等方式,努力解决农产品“卖出好价钱”的问题。
聚焦民生关切,用心用情办实事
驻村工作千头万绪,最终要落脚到为村民办实事、解难题上。我积极参与村里各项民生工作,首先积极参与“两清两改两治理”(清理垃圾、清理沟塘,改厨、改厕,治理污水、治理村容村貌)专项行动。带领村干部、党员和“十大员”清理卫生死角,整治、新开污水沟渠,改善村容村貌。其次,利用驻村工作经费,在贞丰县双峰街道冬妹村上冬妹组通组路坡度较高的弯道处,安装防护石墩共计13个,解决村民出行安全隐患。
携手“三下乡”,注入青春活力
2025年暑期,我积极对接贵州大学,成功组织了大学生志愿者赴冬妹村开展“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同学们为村里的孩子们带来了丰富多彩的活动,开展了防溺水宣传、社会调研等活动。他们青春洋溢的身影和无私奉献的精神,为宁静的村庄带来了活力,也在孩子们心中播下了希望的种子。这次活动不仅丰富了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也搭建了校地合作的又一座桥梁。
回首100天的驻村时光,有初来时的忐忑,有走访时的艰辛,有遇到困难时的焦虑,但更多的是问题解决后的欣慰、群众认可后的感动和看到村庄变化后的自豪。我深切体会到,乡村振兴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久久为功、持之以恒。我将始终铭记初心使命,继续紧紧依靠贵州大学和动物科学学院的强大后盾,与冬妹村两委和全体村民一道,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务实的作风,聚焦产业促进乡村发展,扎实稳妥推进乡村建设,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继续写好“贵大力量”赋能冬妹村振兴的这篇大文章,努力让冬妹村的产业更兴旺、生态更宜居、乡风更文明、治理更有效、生活更富裕,不负时代,不负韶华,不负组织的培养与乡亲的期盼!
来源:贵大新闻网
编辑: 赵致晗
责编: 龙晓雪
编审: 罗卫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