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网讯 (记者 詹凤合 报道) 面向全国,服务贵州。从 一直以来,我校领导高度重视和支持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每年,学校都会成立由校党委分管副书记为主任,校团委牵头,各学院(部)分团委、团总支参与的工作机构,组织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今年恰逢西部大开发十周年之际,学校按照团省委有关精神,围绕“服务三农发展 建设美好家园”,组织开展了以“笃行修身,立德砺能,践行宗旨,报国为民”为主题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采取点面结合,重点立项的方式,共有112个实践团队开展活动,分校级社会实践队、院级社会实践队、个人社会实践三个层次,涵盖全校所有学院、部及众多学生社团。 学校建立了完善的“学校—院(部)—班级”三级管理体系,进一步完善项目审批制度,校级重点项目由校团委审批,各院、部团委、团总支根据学校团委要求自行进行院级项目审批、项目监督和资金筹措。许多院(部)拿出配套资金支持自身实践项目,极大地保障了实践项目的开展。校团委跟踪了解实践进程,关注项目发展,及时帮助解决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在总结结题阶段,建立了“院(部)初审+全校终审”的模式,即由各院(部)分团委先评出院级优秀项目,再由校团委组织专场答辩会,由实践经验 与此同时,加强项目引导,建立激励机制,强化实践效果。今年我校暑期社会实践围绕“百姓眼中的西部大开发”、“体验世博”、“三创一办”、“城乡发展”、“贵州大学对外交流”、“春晖行动”、“校友足迹”、“千乡万村环保科普行动”等开展,制定了社会实践活动重点项目和参考题目,引导学生实践主题的选取和实践服务的取向。在重点立项中引入教师科研项目,争取外部资源,面向全校广大学生,公开申报,专家评选,确立了20个校级重点项目,给予立项资助。同时建立激励机制,对于社会实践开展优秀的其他项目,经过评审也可给予奖励资助。对重点项目实践效果不理想的,则在经费和评奖上给予限制。 实践活动中鼓励专业交叉融合,灵活组队,扩大交流。发挥各学院、各专业的特长和优势,在组队方式上,鼓励本专科生与研究生组队,鼓励跨学院、跨专业、跨年级组队,鼓励吸纳外校学生、老师参与,鼓励跨学校组队。例如,“科技兴农”社会实践队根据地方需要由农学院、动科学院、职技学院、艺术学院、学生社团共同组成,在种植、畜牧业技术培训、茶业发展、环境保护等领域开展综合社会实践服务;银鸽志愿者协会、青禾公共关系协会、INTERNET发展中心等社团联合浙江大学、西南大学、东北农业大学、浙江工业大学、苏州大学、海南大学和省内兄弟院校开展志愿支教、支农、挂职村长、村支书助理、文艺表演、调研等活动,取得良好效果。 加强实践基地建设,在原有基础上,今年新增社会实践基地10个,通过这些实践基地的建设,使学生拥有长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的平台,使各种考察调研更专业、更深入,使各项服务更能落到实处,为地方做出更多贡献。同时,在实践基地的基础上,以院(部)和社团为依托,增强实践活动的传承性,使其能更好的发挥育人功能。例如资源与环境学院在贵阳市乌当区东风镇继续开展“千乡万村”环保科普行活动,利用专业优势,开展农村环境保护宣传,环境资源调查研究,撰写了环境污染的调查报告,为贵州省环保厅、环保学会提供了第一手环保资料,促进了农村环保意识的提高;农学院在安顺市关岭县普利乡和六盘水市盘县普古乡建立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在少数民族地区开展支教、调研、乡村文化建设、支农等工作,针对当地环境和农业发展现状,围绕“促产增收”提供技术方面的参考,并解答老百姓生活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受到群众一致好评。 结合学校党建扶贫点开展党支部结对、“科技兴农”服务活动。校团委组织农学院、动科学院、职业技术学院、艺术学院的专 除了历年来开展的支教、支农、送文艺下乡等传统项目外,今年我校暑期社会实践增加了科学发展观政策理论宣传、西部大开发成果展、挂职村长助理等多种形式,并尝试将社会实践与科技创新相结合。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社会实践活动,使各团队积累了经验、锻炼了能力,还从社会取得了第一手素材,为深入开展研究,进一步了解社会、认识社会奠定了基础。据了解,学校将开展一系列后期总结提高工作,以继续扩大社会实践在学生中的影响力,为培养实践型、创新型人才夯实基础。 |
【返回顶部】
主办:中共贵州大学委员会组织部 维护管理:中共贵州大学委员会组织部
通讯地址:贵州省贵阳市花溪区贵州大学西校区 邮政编码:550025 org@gzu.edu.cn 网站设计:兴乾盛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