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贵大英才
恽 震——中国机电工业的先驱
发布人:orgman  发布时间:2015-06-11   动态浏览次数:164

恽震(1901--1994),字荫棠、秋星,电机工程专家,中国机电工业的先驱,1960年至1976年在贵州工学院(原贵州工业大学前身)从事教学工作,任教授,主讲电机学。1901年出生于江苏省常州市,先后就读于南洋公学(后上海交通大学),获学士学位;于美国威斯康辛大学获电机学硕士学位。他的一生经历丰富,毕生致力于我国的电机工程事业,积极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培养了大量电工技术人才,为我国电机工程事业作出重要贡献。
  建国前,恽震先后任浙江公立工业专门学校(后浙江大学)讲师、郑州豫丰纱厂电厂工程师、南京东南大学物理系教授、美国纽约鲁宾逊公司电厂设计员、国家建设委员会无线电管理处副处长、全国电气事业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央电工器材厂总经理等职。新中国成立后,先后任华东工业部电器工业处处长、一机部技术司及机械科学研究院一级工程师、贵州工学院电机系教授、机械部外事局、电工总局顾问、一级工程师、中国电机工程学会理事会顾问及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理事会顾问。
  恽震一生思想进步。大学期间,便加入“少年中国学会”,晋见该会创办人李大钊先生。大学毕业后,曾与邹韬奋先生、恽代英等多有交往,并受到他们进步言论和思想的影响。解放前夕,蒋介石要将南京无线电厂、电照厂、电瓷厂、有线电厂以及马鞍山机器厂等迁往台湾,恽震与相关人员拒不接受,命令以上5厂人员搬回机器,工厂继续生产。他不怕国民党军政人员的恐吓威逼,保厂保产迎接解放军。
  新中国成立后,恽震长期从事电机工程教学、科研、技术和管理工作,并经常积极向国家提出意见和建议。建国初,他就参加我国电气事业的决策工作,统筹全国电工制造事业,为技术引进工作提出合理意见,他在第一机械工业部工作时,曾积极认真组织司局长科学讲习班,组织开讲“物理学概论”和“数学概论”,这对提高管理干部的水平起到一定的作用。1955年,第一机械工业部成立机械科学研究院,恽震任技术经济室主任,审查新产品的质量、数量及经济效益。他积极向国家提出建设性意见和建议,例如:1949年8月,恽震被上海军管会选入由中央财经委员会组织的东北华北工业考察团,调查东北各地及太原、天津、唐山等。考察结束后,向中央财经委和陈云同志上报了对发展新中国电工制造事业和电力工业具有重要价值的意见书。在华东工业部电器工业处工作期间提出“发展我国电气工业首先要发展原材料冷轧高效硅钢片”意见,被国家采纳。20世纪50年代,他参加组织哈尔滨三大动力制造工厂(电机厂、汽轮机厂、锅炉厂)的组建工作,并主张大中型电机厂应该兼管汽轮发电机、水轮发电机及汽轮机的制造业务,这样可以将水力发电和火力发电结合起来,同时满足市场需要,此建议亦被国家采纳。1980年,他向机械工业部提出重要意见:一是大中型电机制造厂都必须征求用户的意见,以便改进产品的设计和制造工艺,工厂还应该派遣安装服务工作队,为用户服务,直到运行正常,用户满意为止。二是科学管理与技术改造两者并重,相辅相成,以提高产品质量。这些意见都被采纳。1986年,他上书国务院,对“七五”计划中的电力问题提出建议:必须加快电力建设的步伐。撰写了“七五计划电力建设方案和国产发电设备制造业的通力合作问题”,“试论国家对电力建设的投资问题”等文章。1986年,《能源政策研究通讯》第3期上发表了他的《电力工业同发电设备制造业的通力合作问题》一文。1988年,《中电报导》第4期上发表了他撰写的《1987年我国发电设备制造和电力建设》一文。
  他长期从事电机理论研究与实践工作。在20世纪30年代,就撰写出版了《电气事业概论》。后与王崇植合写了《无线电与中国》一书,全书近20万字,由商务印书馆出版。当时此书对我国无线电事业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他参与制订的“电气事业频率和电压标准条例”,1954年修补后公布,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电气事业的第一个国家标准。他是中国工程师学会的创办人之一。早在20世纪20年代,就多次当选为学会的董事,两次任副会长。后来成立中国电机工程学会,恽震任第三任会长。1984年中国电机工程学会表彰他从事电气事业50年,授予“荣誉证书”,并成为终身荣誉会员。1991年,中国电工技术学会授予他“元老杯”奖和荣誉会员称号,表彰他对电气事业的卓越贡献。恽震教授1994年1月14日病逝于上海。       

 

作者:朱洪波

返回顶部

主办:中共贵州大学委员会组织部 维护管理:中共贵州大学委员会组织部

通讯地址:贵州省贵阳市花溪区贵州大学西校区  邮政编码:550025 org@gzu.edu.cn 网站设计:兴乾盛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