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贵大英才
徐采栋——著名冶金物理化学家
发布人:orgman  发布时间:2015-06-11   动态浏览次数:149

徐采栋(1919——),著名冶金物理化学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中科院院士),1950年至1952年在贵州大学任教;1958年至1979年任贵州工学院(原贵州工业大学前身)教授、副院长兼冶金系主任;1997年至2002年任贵州大学校长。曾任贵州省副省长、九三学社中央常务副主席,先后当选第七、八届全国人大常委、第九届全国政协常委。
  徐采栋1919年出生于江西省奉新县一位贫寒郎中家庭,幼年起就表现出超人的灵性,中学期间对化学、物理等学科产生强烈兴趣,高中毕业以优异成绩考取交通大学唐山工学院矿冶系。1946年考取教育部公费留学生,进入法国格罗布电化电冶高等工业学院学习,1949年获博士学位。
  1949年全国解放,徐采栋毅然从法国回到了自己深爱的祖国,用自己所学知识为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贵州建设和发展服务。1950年到1952年,徐采栋在贵州大学矿冶系任教。他设计用焦炭代替木炭,开展了高炉炼铁。同时还主持炼出了贵州省的第一片铝坯。1953年,他又主持研制成高炉炼汞,改善工人的劳动条件,同时大幅度提高了汞的回收率。1954年,他主持研究利用贵州锑矿资源,提取出锑氧粉和精锑。1956年,他主持采用电解法制取高锰酸钾的试验,在国内首次获得成功。后在遵义建厂投产,成为国内生产高锰酸钾的重要基地。1957年,他主持竖炉制钙镁磷肥试验成功,这种方法至今仍是该产品生产的主要方法。
  在长期实践的基础上,徐采栋开始系统地构建冶金物理化学理论。他撰写了《汞冶金的理论基础》、《炼汞学》、《锌冶金物理化学》等8部专著及几十篇论文,在我国冶金物理化学研究领域产生很大影响。其中《炼汞学》一书是我国第一部有关炼汞的学术专著,《汞冶金的理论基础》、《锌冶金物理化学》等书多次再版发行,现在仍为冶金企业和院校学生的重要参考书目。《中国科学家辞典》这样评价他:“徐采栋教授在冶金物理化学的学术上有较深的造诣,填补了有色冶金理论的某些空白。同时,还从工业生产实际需要出发,主持和参加了许多冶金化工项目的科学试验,为开发和综合利用我国丰富的矿产资源作出了显著贡献。”
  1983年,徐采栋当选为贵州省副省长,分管教育、科技、文化。刚从日本讲学归来的他,风风火火地走马上任了。他从抓教育和培养人才入手,足迹从此遍布全省各县、乡的小学、中学和大学。解放30多年了,贵州的高校建设十分缓慢,中小学条件更差,危房率很高。 一个特别的计划开始在他脑海中酝酿:要为全省的高校修建“三大件”:教学楼、实验楼、图书馆;要把全省中小学危房改建一新,让孩子们安心读书。这“两大工程”,都需数额巨大的资金。他奔走于各主管机构之间,逢人便讲教育是百年大计,终于落实了2个亿的专项资金。如今“两大工程”已矗立在贵州大地上,他抓教育所出成效的口碑留在了百姓心中。
  1990年末,徐采栋当选为九三学社中央常务副主席。作为一位在冶金和科研、教学上成就卓著的科学家,能够参与领导一个以科技界高、中级知识分子为主体的参政党,继续为科技、教育事业的发展,为“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效力,徐采栋感到无比欣慰。正当改革大潮在东南沿海汹涌澎湃之时,九三学社却把着眼点投向缩小东西部差距、实施开发大西南战略。继《关于长江上游生态保护和资源开发的建议》受到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后,1991年起,九三学社又把目光投向西南连片贫困的岩溶地区。在大西南生活、工作了近半个世纪的徐采栋对这块土地有着很深的感情。他亲自率领并组织专家深入进行实地考察,行程万余公里,对该地区进行系统的分析和“诊断”,提出了《大西南连片贫困岩溶地区脱贫与振兴经济建设报告》,建议把西南连片贫困岩溶地区列入国家重点脱贫与开发计划,变单项扶贫和单项科技推广为智力扶贫和综合治理,走资源开发和环境整治相结合的道路,把扶贫开发工作转到发展商品经济的轨道上来。九三学社的科技服务工作不断深入发展,受到江泽民同志的高度评价。1996年9月,当时的国家科委召开了星火计划实施10周年表彰大会。徐采栋因贡献突出而被授予“星火特殊荣誉奖”。
  1997年,原贵州大学、贵州农学院等4院校合并组建为新的贵州大学,徐采栋任校长。同年,九三学社中央成立了“院士委员会”。徐采栋又出任了这一由几十名科技精英组成的高智力集团的领导。在他和有关方面的多方奔走之下,九三学社院士委员会被全国最大的民营企业之一 ——黑龙江省东方集团聘为高级顾问团。高科技和市场直接联姻,以促成科技成果尽快转化为生产力,成为中国经济发展史上的一段佳话。院士委员会通过种种形式,为促进科技成果尽快转化为生产力,为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和构建和谐社会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作者:朱洪波

返回顶部

主办:中共贵州大学委员会组织部 维护管理:中共贵州大学委员会组织部

通讯地址:贵州省贵阳市花溪区贵州大学西校区  邮政编码:550025 org@gzu.edu.cn 网站设计:兴乾盛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