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元康,男,汉族,1948年3月出生,江苏镇江人。贵州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四川大学兼职博导。1982年2月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机械工程系。1990年受原国家科委派遣赴日本名古屋大学就摩擦磨损及表面处理课题进行研修。贵州省高等教育教学名师、贵州省省管专家,2004年获全国师德先进个人光荣称号。目前是机械设计理论学科带头人之一。在教学方面,曾多次获得原贵州工业大学教学优秀奖。在科研方面曾获得贵州省科技进步三等奖2项、四等奖1项。
作为贵州大学机械学科的带头人,除了承担多项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以外,他一直承担着多门主干课的主讲任务,分别为研究生、本科生、专科生和高职生主讲近十门理论课程和本科生的课程设计、生产实习等实践性教学环节,平均每年教学工作量达到300学时以上,在该学科教师中工作量最多。在课堂教学中,善于运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探索问题,努力做到目的明确、重点突出、深入浅出、逻辑性强。
周元康积极在课外辅导优秀本科生,吸收他们参与自己的科研活动,培养他们对科学研究的兴趣与能力,经他辅导的学生获得贵州业余科技创作挑战杯一等奖和机械设计创新大赛二等奖。他还注重对学生灌输正确的科学观,避免不切实际的设计思维和急功近利的浮躁情绪。
周元康十分注重人才的锻炼与培养,主动承担科研队伍的建设和传、帮、带责任。在各项目的研究过程中,将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结合起来。他总是利用课题的实际研究内容作为硕士、博士研究生研究论文的选题,并要求他们深入企业,了解应用性课题的工程背景,并借此建立与工厂的联系,培养工程意识。有时还与研究生一起,直接在企业完成实验内容,使研究生的论文既有实用价值,又具一定的学术水平,研究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也有长足的进步。
他还十分注重帮助青年教师提高业务水平,经常对在职青年教师承担的理论课和实践课教学进行听课检查,尤其要求实验课老师做到新实验试做和试讲,保证青年新教师尽快进入角色,提高教学水平。在实验室教师培训方面制定了具体可行的培养计划,在科学研究方面也注意梯队建设和年轻教师科研能力的培养。
周元康常说:“教书育人才是我最喜欢做的事情”,这就是他之所以最终选择教师这个职业并始终无悔。
【返回顶部】
主办:中共贵州大学委员会组织部 维护管理:中共贵州大学委员会组织部
通讯地址:贵州省贵阳市花溪区贵州大学西校区 邮政编码:550025 org@gzu.edu.cn 技术支持:九章数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