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建波,男,1972年生,河北迁西人,博士、教授、贵州大学科技处副处长、喀斯特环境与地质灾害防治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
宋建波自1990年9月至今,先后在西南科技大学、昆明理工大学、成都理工大学完成“学士—硕士—博士—博士后”等各阶段的学习,求学西南之机,使他对西部地区有了更深的了解和更深厚的感情。2002年7月博士后出站后,他在国内高层次人才争相到经济发达地区发展的大环境下,毅然放弃发达地区几所高校优厚的待遇和某政府部门的领导岗位,自愿支持我国西部地区的高教事业,到贵州大学从事教学科研工作,是原贵州工业大学由校外引进的第一个博士后。在贵州工作的5年内,他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锐意进取,取得了显著的工作成绩。
2003年,宋建波协助校领导组建了“贵州省喀斯特环境与地质灾害防治重点实验室”,制定了实验室发展规划和各项规章制度,并使该重点实验室于2005年成为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宋建波还积极为学校的学科建设和人才队伍建设献计献策,为原贵州工业大学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机械工程、地质学3个项目博士后工作站的审批,“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博士点的申报等学科建设工作做出了贡献;先后为学校引进了5名博士,组成了以他为学术带头人的工程地质科研团队。承担了3门研究生课程的授课任务,培养了3名博士后和20余名硕士。他坚持每学期为全校学生举办学术讲座,以自己的亲身经历教育学生热爱祖国、热爱贵州、热爱专业、认真做事、踏实做人。
宋建波地质基础扎实,知识面宽广,力学功底深厚,具有较强的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和工程实践的能力,是我国工程地质界知名青年学者。自1995年3月至2002年7月,他作为主研人员参加了“陕西略阳铜厂矿田和云南易门铜矿构造应力场数值模拟及成矿预测”、“黄河拉西瓦水电站地下厂房洞室群围岩稳定性研究”、“长江三峡库区库岸滑坡预测预报研究”等5项科研课题,主持了2项科研课题。2002年7月至今,他除受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和贵州省科技厅联合委托主持国家重大项目——“大射电望远镜贵州选址”系列项目外,主要从事岩溶地质学与工程地质学的交叉学科—“岩溶工程地质学”的研究,先后主持贵州省优秀科技人才省长专项基金1项、贵州省高层次人才特助经费项目1项、贵州省优秀青年科技人才培养计划项目1项、贵州省科技攻关项目3项、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培养项目1项,负责“贵州8县区石漠化综合治理规划和项目建议书编制”等。迄今出版专著2部,主编论文集2部,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EI收录7篇),获贵州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
宋建波说他目前最需要做的事情是:扎根西部,带好工程地质学术团队;立足高校,为国家培养更多的高层次人才;著书立说,发展岩溶工程地质学理论体系;坚守岗位,为西部的科教事业奉献青春。
【返回顶部】
主办:中共贵州大学委员会组织部 维护管理:中共贵州大学委员会组织部
通讯地址:贵州省贵阳市花溪区贵州大学西校区 邮政编码:550025 org@gzu.edu.cn 技术支持:九章数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