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贵大英才
第四批省管专家之刘其斌
发布人:orgman  发布时间:2015-06-11   浏览次数:134

    刘其斌,男,贵州玉屏人,1965年12月生,侗族,博士后,教授;中国民主同盟盟员,政协贵州省第十届委员会常务委员;贵州大学材料物理与化学硕士生导师;贵州省激光技术应用工程研究中心主任,贵州省省管专家、省优秀青年科技人才。1987年毕业于大连理工大学,1990年在大连理工大学三束材料改性国家重点实验室获得硕士学位,毕业后分配在贵州大学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2002年3月至2005年3月在大连理工大学三束材料改性国家重点实验室在职攻读博士研究生,并于6月获得博士学位。2005年12月至今在四川大学生物医用材料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从事博士后的研究工作。
  在长期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中,刘其斌始终坚持把教书育人思想贯穿于工作的全过程,在学生中树立了良好的师德形象,具有很高的威信,成为学生的益师良友。他治学严谨,学术作风正派,敢于攀登科学高峰,有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他所领导的贵州大学激光材料加工研究团队已经在国内的激光加工界占有了一席之地。
  在教学工作中,承担了本科生的“结构与物性”、“材料表面处理”、“固体物理”,研究生的“高能束热处理”、“材料科学进展”、“固体物理”等课程的教学任务,他改革教学方法,把自己的科研成果与理论知识结合起来给学生授课,在课堂上产生良好的互动,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为了提高本科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动手能力,他依托省激光技术应用工程研究中心创建了贵州大学材料物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创新试验区,指导学生在试验区内进行科学研究和创新活动,近3年来,刘老师共指导30余人次的本科生承担了贵州大学的大学生创新性活动计划项目和SRT计划项目共10余项,其中,有15人次获得贵州大学优秀毕业论文奖和SRT计划项目优秀成果奖。迄今为止,共有200人次的本科生在创新试验区从事了科研和产业化的工作,通过在创新试验区的锻炼,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创新活动能力和处事能力均得到了普遍提高。
  迄今为止,共主持了16项纵向及横向课题,其中有2项国家级项目、8项省部级项目、6项产学研项目。目前,10项科研项目已经完成,4项已通过了省科技厅组织的技术鉴定,均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在刘老师所取得的科研成果中,有二项成果是很重要的,第一项是“宽带激光熔覆WCp/Ni基合金梯度复合材料涂层的研究”,这项成果的创新之处在于提出了一种新颖的梯度成份设计方法,它解决了激光熔覆过程中涂层与基材之间由于热失配而导致的开裂问题,为失效的贵重零部件的修复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解决方案。该项目达到国内先进水平,获得了2004年度的贵州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已创造了1000多万元的直接经济效益和4000多万元的间接社会效益;第二项是国家发明专利“激光热处理用吸光涂料及其制作方法”,这项专利技术应用于激光热处理中,已取得了500余万元的经济效益和良好的社会效益,这项国家发明专利在涂料功能基材的材质、稀土氧化物活性剂以及配方筛选研究方面有重要创新,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
  他在科研工作中敢于瞄准国际前沿,坚持进行交叉学科的研究,他的研究领域涉及复合材料、生物医学材料、电子功能陶瓷等,由于他从事交叉学科的研究工作,获得了较多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成果。目前,他已申请了16项国家发明专利,取得了4项国家发明专利的授权。
  由于在教学和科研工作中出色的业绩,他在2006年获得了贵州省省管专家、贵州省优秀青年科技人才的荣誉称号,2001年获中国机械工程学会颁发的优秀论文奖,2002年获中铝贵州分公司技术创新三等奖(排名第一),2004年获第十二届全国“星火杯”创造发明三等奖(排名第一), 2004年度获贵州省科技进步三等奖(排名第一),2005年度获贵州省科技进步三等奖(排名第一),2005年12月获得第八届贵州省青年科技奖,2005年11月获得贵州省首届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二等奖,2007年8月获得贵州省第二届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三等奖。此外,他还获得贵州大学“教书育人风范奖”、“精神文明建设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返回顶部

主办:中共贵州大学委员会组织部 维护管理:中共贵州大学委员会组织部

通讯地址:贵州省贵阳市花溪区贵州大学西校区  邮政编码:550025 org@gzu.edu.cn 技术支持:九章数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