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登慧,教授,于1982年获贵州农学院农学学士学位后,留校执教至今。1995年晋升为副教授,2000年晋升为教授,现为贵州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贵州大学中青年学术骨干,贵州大学实验室与设备处副处长,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动物解剖及组织胚胎学分会理事,贵州省实验室工作研究会副秘书长。2007年评为贵州省省管专家、享受贵州省政府特殊津贴。
高登慧在学校长期从事动物细胞生物学、动物组织胚胎学领域本科生、研究生教学和科研工作,承担了动物医学、水产养殖、生物技术三个本科专业及硕士研究生的4门教学课程。参编全国高等农业院校教材《组织胚胎学》,并任副主编,在国内学术同行中有一定的影响。
1998年以来作为动物科学学院基础兽医学硕士学位授予点动物组织胚胎学方向的硕士研究生导师,指导培养合格的硕士研究生多名,其毕业论文答辩成绩均为优秀,并已在权威期刊、重要学术期刊上发表。其中三名硕士研究生已考取了中国农业大学博士研究生,现已毕业。在对硕士研究生培养教育中,注重培养研究生的基础理论知识基础的学习,实验、实践技术能力,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自身的素质。并和硕士点的其他导师一起建立了结构合理的学术梯队,为该硕士点的建设作出了较大的贡献。
在科研工作中,研究面较为广泛,先后主持了《禽类肥大细胞的基础生物学研究》、《鸡中枢淋巴器官中肥大细胞的研究》、《复合中草药添加剂对提高生长猪的研究》等3项省科学技术基金项目;作为主要研究人员参加了《家畜肥大细胞异质性研究》、《动物胸腺髓质肥大细胞的基础生物学研究》、《鸡中枢淋巴器官中肥大细胞的研究》、《鲤科鱼肥大细胞的组织化学与形态学》、《蛙科动物肥大细胞的特性及其在裂头幼感染时的可能反应》等6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研究成果《家畜肥大细胞异质性研究》荣获1999年贵州省科技进步二等奖,《鸡肥大细胞的组织化学与形态学》获2004年贵州省科技进步三等奖;《草鱼和胡子鲇肥大细胞的组织化学与形态学》获2005年贵州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她还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中国本地家兔种质特性》和《黔北黑猪品系选育》、《剑河白香猪选育》等4项省科技攻关项目的研究工作中黔北黑猪、剑河白香猪、中国本地家兔的部分种质测定和组织细胞的基础生物学研究,对保护我省地方动物的种质资源做出积极的贡献。研究成果《中国本地家兔种质特性研究》获1998年贵州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黔北黑猪品系选育研究》获1997年贵州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鸡马立克氏病的研究》获1986年贵州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
近年来,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研究论文30余篇,其中发表在权威期刊、重要期刊、核心期刊10余篇。 高登慧教授还曾在贵州大学科研处、教务处、实验室与设备处等部门担任行政管理工作,工作积极努力,有较强的行政管理能力。2005年荣获贵州省高等教育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
【返回顶部】
主办:中共贵州大学委员会组织部 维护管理:中共贵州大学委员会组织部
通讯地址:贵州省贵阳市花溪区贵州大学西校区 邮政编码:550025 org@gzu.edu.cn 技术支持:九章数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