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马列主义经典著作选编(党员干部读本)》 2.《邓小平文选》(1—3卷) 3.《中国精神读本》 4.《盛世狼烟》 5.《党的先进性建设理论体系研究》 6.《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 7.《大国的兴衰》 8.《大党的兴衰》 9.《中国共产党历史》 10.《遵义!遵义!》 11.《孙中山传》 12.《毛泽东传》 13.《邓小平传》 14.《江泽民传》 15.《国情备忘录》 16.《苦难辉煌》 17.《中国道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经典文献回眸》 18.《焦裕禄》 19.《中国梦学习读本》 20.《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学习读本》 21.《共和国现任部长访谈录》 22.《解放战争》 23.《复兴之路》 24.《大外交(修订版)》 25.《日出东方——中国共产党创建纪实》 26.《人生》 27.《我的苦难我的大学》 28.《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29.《邮差弗雷德》 30.《钢铁是怎么练成的》 内容简介 1.《马列主义经典著作选编(党员干部读本)》中共中央组织部 、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共中央编译局 编,党建读物出版社,2011-6-1 为深入推进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建设和学习型党组织建设,进一步推动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中央组织部、中央宣传部、中央编译局组织编选了《马列主义经典著作选编(党员干部读本)》(以下简称《选编》)。为便于干部群众学习,同时组织编写了《马列主义经典著作选编学习导读》(以下简称《学习导读》)。《选编》重点遴选了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具有代表性的著作25篇,还附有6个方面的专题论述摘编。其中,马克思的著作7篇,恩格斯的著作7篇,马克思和恩格斯合写的著作2篇,列宁的著作9篇,专题语录247条。《选编》所选篇目,均选自经中央审定批准、由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组织编译校订出版的《马克思恩格斯文集》(10卷本)和《列宁专题文集》(5卷本)。 2.《邓小平文选》(1—3卷),邓小平著,人民出版社,1993-1-1 《邓小平文选》(第1卷)收入了邓小平同志在一九三八年至一九六五年这段时间内的重要文章、讲话,共三十九篇。多数是过去没有公开发表过的。邓小平同志的这些著作,集中了他在“文化大革命”以前的主要言论,反映了他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建国后十七年这几个历史时期,对军事、政治、经济、党的建设等方面作出的贡献。他的这些思想、理论,是毛泽东思想的组成部分,对学习研究党的历史有重要意义,特别是其中一些富有创造性的思想,对今天我国正在进行的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将有重要的借鉴作用。 3.《中国精神读本》赵存生 编,安徽人民出版社,2008-8-1 在五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和由这种精神生发而成的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中华民族所具有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统称为中国精神。 中国精神是中华文明的核心,她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经久不衰,是支撑、凝聚和激励中华民族团结奋斗、励精图治、勇往直前的伟大精神力量! 《中国精神读本》系统深入、生动活泼地诠释了中国精神的丰富内涵,融思想性、知识性、可读性于一体,通俗易懂、雅俗共赏,是学习、宣传和弘扬伟大中国精神的优秀读物,适合党政干部、部队指战员、青少年学生、企业员工等阅读。 4.《盛世狼烟》戴旭 著,新华出版社,2009-3-1 这部军事、政论文集,涵盖国际、国内、政治、军事,纵贯历史、现实、未来,映衬出作者宏阔的视野和内在逻辑的严密。自古不能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不能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研究军事理论的思路也一样:有全局的观点,才能看清局部;以历史的眼光,才能眺望未来;以政治的角度,才能透析军事。 5.《党的先进性建设理论体系研究》孙艺兵,孙志明 等著,人民出版社,2007-12-1 本书紧扣十七大精神,坚持把党的先进性建设作为主线,从理论体系的高度对党的先进性建设进行了再认识和深层解读。在这些年关于党的先进性建设的众多研究成果中,该书具有自己的明显特点。一是全面性。该书对党的先进性建设的理论体系进行了全面论证和全面建构,并充分揭示了党的先进性建设理论体系的客观性和全面性。二是深刻性。该书不仅对马克思主义关于党的先进性建设的思想进行了多视角、多层次、多向度的挖掘,力求深刻准确地反映这个理论体系的理论原貌,而且在阐述过程中还提出了一些独到的见解。 党的十六大以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成果,其中一项重要内容就是提出了党的先进性建设的科学命题并形成了一系列相互关联的理论观点和实践举措。根据胡锦涛总书记的有关重要讲话和党的十七大精神,本书从党的先进性建设的时代要求和历史经验、党的先进性建设的内涵特征及创新意义、党的先进性建设的重要地位与横向关联、党的先进性建设的指导思想和目标要求、党的先进性建设的路径选择与动态实现、党的先进性建设的检验标准与评价体系、党的先进性建设的未来趋势和历史使命等方面,对党的先进性建设理论体系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6.《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谢春涛 主编,新世界出版社,2011-3-1 无与伦比的北京奥运会,举世瞩目的上海世博会,在世界金融危机背景下经济依然快速增长,这一系列重大成就和标志性事件,使国际社会刮目相看中国和中国共产党。于是,“中国模式”、“中国道路”、“中国经验”等成了国内外许多人探讨的问题。一些有识之士在思考,为什么中国共产党能取得如此辉煌的执政成就?为什么这一个政党成立已经90年、执政超过60年,依然能够充满生机和活力?本书以故事讲思想,以事实讲道理,将广大党员群众关心的13个重大党史问题,通过客观的分析,准确地进行解读:为什么能够建立新中国,为什么能收拾好国民党留下的烂摊子,为什么犯过严重错误还能得到人民支持,为什么没有像苏东共产党那样垮台,为什么能够解决13亿人的吃饭问题,为什么能把国家发展成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为什么能实现社会主义同市场经济的结合,为什么能实行一党领导、多党合作的政党制度,为什么能保持香港、澳门的繁荣与稳定,为什么能使台湾海峡两岸关系不断发展,为什么能赢得如此多的发展中国家支持,为什么能高效抗震救灾和成功举办奥运会,为什么能管理好有近八千万党员的大党等,充分展示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光辉历程、丰功伟绩和成功经验。 7.《大国的兴衰》(英)肯尼迪 著,王保存等译,中信出版社,2013-1-1 全书共分上下两册,对公元1500年以后各国的军事和经济地位作了综合比较,内容涉及了军事与国力、经济发展周期等诸多理论问题,是一部以全球性眼光综合分析诸大国国力此消彼长的著作,为那些渴望了解各大国经济、军事等国力对比不断变化趋势的当代读者,提供了大量翔实的资料。 《大国的兴衰》的重点仍未脱离传统史学的领域——经济史和军事史,但其内涵却有了质的变化。正如作者保罗•肯尼迪所言,《大国的兴衰》并非一部军事史,也不是一部经济史。他通过追述公元1500年后世界经济力量的变化,描绘了国际体系中的一流强国在励精图治、富国强兵过程中,经济和军事战略的相互影响。 肯尼迪在《大国的兴衰》中不光将军事冲突同经济变革联系起来加以考察,而且在论述国际权力体系与全球经济秩序的关系时,能对公元1500年以来的世界经济、政治、军事、思想、社会、地理、外交等方面综合研究,勾勒出这一历史时段的总貌。这种写法独树一帜,打破了陈陈相因的传统,使《大国的兴衰》具备了全球性的宽广视野、引人思索的新颖观点,旁征博引翔实的历史资料并富含逻辑严密的有力论证,因此《大国的兴衰》在1988年出版后引起了美国学术界、政界与读书界的震动,也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 《大国的兴衰》主要从经济的角度分析1500年以降英国、法国、德国、美国、俄国、日本等国的兴衰,以及在兴衰过程中,对世界格局等方面造成的影响,尤其是我国读者更愿意关注的19世纪初到新中国建立前后各国国力此消彼长的情况。 《大国的兴衰》也分析比较了中国近现代历史发展过程中,中外之间的关系,背后涉及到的相关国家的深层次关系和问题。书中提出的一些数字资料,还有作者入木三分的分析和评价,对我国读者而言,可能会有耳目一新的感觉,会接触到传统史学书籍中不曾有过的资料和观点。通过《大国的兴衰》,读者会对近代史上的西方崛起和清朝中国衰落的原因;以及20世纪初英法衰落和美国的崛起,会有更清晰的认识。 8.《大党的兴衰》王瑜著,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11-9-1 《大党的兴衰》指出:我们必须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深刻汲取世界上一些执政党兴衰成败的经验教训,更加自觉地加强执政能力建设。 《大党的兴衰》二十世纪后十几年,世界政党政治中最为引人深思的现象是、在一些国家和地区,一些曾经长期单独连续执政的大党纷纷失去执政地位。发生这种现象的深层次原因是什么?对中国共产党执政的现在和未来有何借鉴? 9.《中国共产党历史》杨凤城 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10-1 当今学术研究进展迅速,新材料、新视角、新观点不断涌现,大有令人应接不暇之感。一方面,考虑到教材应当跟踪和反映最新的有共识的学术成果;另一方面,中共党史系本科教学亦亟须编写专业主干课教材。特别是目前使用的中国共产党历史教材基本上都是20世纪80年代出版的,无论是涵盖范围、材料还是观点均已落后于时代和学术的发展;1991年由原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主任胡绳主编的《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90年代末中共党史研究室主持撰写的《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卷),是近几年来出版的有关中共党史的高质量著作但并非教材。由此可见编写一部最新的中国共产党历史教材的必要性和重要性。除了传统的专业教材以外,近些年出现的新课程和新的研究领域,也需要编写教材,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执政党建设等。基于上述考虑,组织编写了第一批教材,其中有《中国共产党历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概论》、《马克思主义党的学说和党的建设》、《中国近现代史概要》、《中国民主党派史》等六本。教材的主要对象是本科生,但也适当考虑到硕士研究生、党政干部和对党史国史有兴趣的读者的阅读需要。 10.《遵义!遵义!》阎欣宁 著,解放军文艺出版社,2011-3-1 故事围绕“遵义会议”这一核心历史事件,以史实为骷骼,以文学想象为血肉,充分调动了情节和人物的关系。既刻画了毛泽东、王稼祥、张闻天、周恩来、林彪、彭德怀、贺子珍等革命家的文学形象,也描写了一批普通红军官兵的战斗生活:女红军秦娥、孟林,方面和方圆兄弟,伤员老楚,担架夫子老苦、小六九、俘虏军官犹士彬,九娃子、河婶等人,共同编织了一幅立体画面,再现了那段党和中央红军生死攸关的历史情景。战争残酷,斗争复杂。叙事宏大,细节震撼。阎欣宁所著的《遵义遵义》是一部描写我党我军重大转折时期的长篇小说。 11.《孙中山传》何虎生 著,工人出版社,2012-7-1 孙中山先生是中国近代民主主义革命的先行者,中华民国和中国国民党创始人,三民主义的倡导者。其一生经历了中国民主革命的两个阶段——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初期。孙中山先生的一生,是为近代中国的民族独立、民主自由、民生幸福而无私奉献的一生,是为实现国家统一、振兴中华而殚精竭虑的一生。《孙中山传》尽可能参考了近年来孙中山辛亥革命、国民革命以及中国共产党创建时期历史研究的成果,力图反映孙中山先生一生的全貌。 孙中山先生的一生,是为近代中国的民族独立、民主自由、民生幸福而无私奉献的一生,是为实现国家统一、振兴中华而殚精竭虑的一生。正是因为他对国家和人民作出了杰出贡献,因此胡锦涛同志在孙中山先生诞辰140周年纪念大会强调,孙中山先生追求真理的开拓进取精神和矢志不渝的爱国主义情怀,孙中山先生天下为公的博大胸怀和放眼世界的开放心态,孙中山先生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坚强意志和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高尚品德,是他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遗产。《孙中山传》尽可能参考了近年来孙中山辛亥革命、国民革命以及中国共产党创建时期历史研究的成果,力图反映孙中山先生一生的全貌。 在我们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征程上,《孙中山传》中展示的孙中山精神遗产仍然具有重要的启迪和教育意义,值得我们永远学习继承和发扬光大。 12.《毛泽东传》 美国著名学者兼记者、作家罗斯特里尔的名著《毛泽东传》,被誉为西方数百种毛泽东传中最受推崇、最畅销的作品之一。自登陆中国以来,已经累积畅销近两百万册,在国内社会各界引起了巨大的反响。有研究者认为,此次名著珍藏版的出版,必将推动国内当下的毛泽东研究热潮的继续深化,使人们看到一个从这种独特的角度描述和阐释的毛泽东,从而开阔视野,受到启发,并以自己个人的眼光、经历、立场出发,重新去理解、认识和评价毛泽东。 13.《邓小平传》 西方邓小平研究专家、英国前驻华大使理查德·伊文思,与邓小平多次面对面接触,三十年心血力作,全方位揭秘鲜为人知的邓小平! 20世纪50年代中期,作者来到中国,担任英国驻华代办处的政治参赞。他为邓小平在中共八大上所作的报告所吸引,并对邓小平本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1984至1988年,他担任英国驻华大使,更加深入地了解了中国和邓小平。 14.《江泽民传》 这本传记介绍了江泽民同志的人生历程,尤其是阐述和评价了江泽民同志担任中国主要领导人的10多年中创立的历史功绩。在着重于国事活动的同时,也广泛涉及家庭生活、业余爱好、人品风格等方方面面,多角度、多侧面地展现了传主的风采。 15.《国情备忘录》 《国情备忘录》是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制作的一部大型电视纪录片,一共分为中国之谜、人口大计、农字当头、苍茫大地、资源扫描、山水之间、民生纵横、创新元素,以及中国脚步九集。《国情备忘录》以每集45分钟的篇幅,就当下中国的人口、三农、耕地保护、资源环境、社会保障以及创新能力等我国国情中最基本、最核心的问题,进行了客观详尽的表现。这也是我国的电视媒体第一次全方位展示国情的基本状况,第一次近距离观察中国的发展元素。 显然,为什么要践行科学发展观、为什么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都源于我们对自己国家基本国情的认识。因此,关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我们不仅要知其然、也要知其所以然;这既是为了总结过去的经验,更重要的是要面向未来。然而,在公众、甚至是相当一部分领导干部当中,依然存在着很多模糊或者极端的认识,有认为一好百好的;也有只看问题,把现实说得一无是处的。这些看法势必会影响到每个人的生活与工作态度,进而对这个国家的前行发生作用。 如何正确认识中国国情?本书汲取央视节目精华,以国家统计局权威数据为参照,详尽解读泱泱大国发展元素国情档案,为读者奉献震憾而庄重的阅读体验。 16.《苦难辉煌》 20世纪在世界东方,莫过于中华民族从东亚病夫到东方巨龙、从百年沉沦到百年复兴这一历史命运的大落大起。在这一命运形成之初,中国国民党、中国共产党、联共(布)与共产国际、日本昭和军阀集团这四大力量,以中国大地为舞台发生了猛烈碰撞。内外矛盾冲突空前尖锐,相互斗争局面极其复杂,各派力量的策略转换空前迅速;每一方的领袖和将领皆在较量中淋沥尽致地展现自己全部能量,从而在历史中留下深深的印痕。外部的围追堵截,内部的争论与妥协、以及不尽的跋涉、惊人的。 17.《中国道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经典文献回眸》 回望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检视中国共产党引领中国人民走过的九十年道路,让人心潮难平,感慨万千。镌刻在这条道路的每一个十字路口、每一个历史拐弯处一篇篇凝聚着中国共产党人心血和智慧的重要文献,仿佛一块块路标,指示着前进的方向。它们前后承接的足迹,正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道路的路线图。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国道路》课题组编著的《中国道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经典文献回眸》以中国近代以来的历史发展为大背景,对中国共产党领导开辟中国道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些经典文献进行回顾和解读。 18.《焦裕禄》 焦裕禄夫人徐俊雅和亲属认同的一部全面真实描写焦裕禄一生经历的长篇文学传记。该书是一部长篇传记文学,全面、真实、生动地记述了“党的好干部”焦裕禄的人生历程及光辉事迹。两位作者深入采访,掌握了大量第一手材料,内容翔实、可靠、丰富,完整地再现了三大熔炉——苦难熔炉、革命熔炉、建设熔炉对焦裕禄的锤炼和习近平同志总结的“亲民爱民、艰苦奋斗、科学求实、迎难而上、无私奉献”的“焦裕禄精神”的丰富内涵。 19.《中国梦学习读本》 该书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梦的阐述为基础,采用史论结合的方式,以朴实的文风阐述了雄关漫道真如铁:百年追梦与民族自强;民族复兴:中华民族最伟大的“中国梦”。 该书是推进创先争优活动常态化长效化的通俗性读物,也是不断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践性读物。 20.《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学习读本》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回首近代以来中国波澜壮阔的历史,展望中华民族充满希望的未来,我们得出一个坚定的结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就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根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基本政治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以及建立在这些制度基础上的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等各项具体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途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行动指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根本保障,三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这是党领导人民在建设社会主义长期实践中形成的最鲜明特色。并强调指出:只要我们胸怀理想、坚定信念,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顽强奋斗、艰苦奋斗、不懈奋斗,就一定能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就一定能在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党要坚定这样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21.《共和国现任部长访谈录》 该书内容有:主持人与共和国部长之间的时而生动时而麻辣的对话;针对中国目前各领域面对的问题,每个部长做出详细解答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分析中国未来的各领域的政策走向。 共和国现任部长倾力畅谈新中国成立来各领域发展的曲折与成就,及其背后的故事。同时,面对各领域中还存在的严峻问题,部长们没有采取回避或掩饰的态度,而是摊在桌面上讲,分析问题,寻找对策。每一位部长都充分做好了应对问题、应对未来变化的准备,他们正在拿出药方,医治百姓最需要医治的痛处。 22.《解放战争》王树增 著;人民文学出版社,2009-10-1 《解放战争》为王树增非虚构文学著述中规模最大的作品。武器简陋、兵力不足的军队对抗拥有现代武器装备的兵力庞大的军队,数量不多、面积有限的解放区最终扩展成为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共和国,解放战争在短短四年时间里演绎的是人类历史上的战争传奇。国际风云,政治智慧,时事洞察,军事谋略,军队意志,作战才能,作品具有宏阔的视角和入微的体察,包含着惊心动魄的人生沉浮和变幻莫测的战场胜负,尽展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场战争的丰饶内容。这是一部关于一个国家如何艰难新生的历史。 23.《复兴之路》中央电视台《复兴之路》节目组 编,2008-3-1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回首过去,展望未来,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如何实现?《复兴之路》套书围绕千年局变、峥嵘岁月、中国新生、伟大转折、世纪跨越、继往开来六大主题线索,全景式追溯了中华民族160多年来的强国之梦和不懈探索的伟大历程。全书以翔实的史料、恢弘的结构篇章、深沉的叙述语言,辅以弥足珍贵的历史图片,为世人展示了全球视野下中国发现道路之抉择、民族复兴之画卷。 全书述事宏大,解读深刻,凸现了历史发展主体脉络,电视片原创精彩内容及画面与图书内容合为一体,给人以启迪,引人以思索,发人以共鸣。这是一套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交响史诗;一套浓缩民族复兴历程的震撼影视图书;一套极具深厚历史底蕴和史料价值的影像资料的纸质化精粹集成,更是一套思想性、历史性、可读性俱佳的可收藏的精品图书。 24. 《大外交(修订版)》(美)基辛格 著,顾淑馨 ,林添贵 译,海南出版社,2012-2-1 纵观近三百年的历史,从现代国家制度之父红衣主教黎塞留,到罗斯福、斯大林;从德国的统一、德国的两次战败,到战后冷战的开始与结束;《大外交(修订版)》旁征博引地论述了权利的均衡与外交的艺术塑造了我们这个世界的格局。亨利·基辛格凭借其致力于国际事务的经验,运用丰富的历史知识及智慧幽默的文笔,描述了世界外交史上的重大事件,分析了各国外交风格的差异,重点揭示了美国外交政策的思想渊源。《大外交(修订版)》是一部了解近现代世界史的必读之作。 25.《日出东方——中国共产党创建纪实》邵维正 主编,人民出版社,2011-6-1 《日出东方——中国共产党创建纪实》的第一至四章正是围绕建党的历史背景、社会条件和理论基础展开叙述,论证中国共产党产生的历史必然性。第五至八章,叙述和论证了中国共产党的创建过程。第九、十章,着重叙述和论证了中国共产党创建的完成。每章着重叙述某个方面的内容,可以独立成篇;组合在一起又是个整体,比较系统地阐明中国共产党创建的历史。该书对中国共产党创建的历史从各个不同视角的阐述和解读,坚持用事实说话,尤其是重要时段和关键问题着笔更浓重些,力求把重要人物和重大事件交代清楚。写作中避免空泛的议论和枯燥的大段引文,而是在弄准讲清史实的基础上,夹叙夹议,画龙点睛,回答一些人们关注或疑惑的问题,努力达到思想性、学理性、知识性、可读性的统一。 中共一大召开的具体日期和出席人数是如何考证的?中共一大会址是如何泄密的,闯入会址的密探究竟是谁?出席中共一大的“第十五人”——尼克尔斯基的照片和身份是如何发现的?陈独秀作为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为什么没有出席中共一大?出席会议的十三位代表后来的人生轨迹为什么会有巨大的不同?……《日出东方——中国共产党创建纪实》运动翔实丰富的史料,通俗易懂的语言,以专题的形式,从不同的视角对中国共产党的创建进行阐述和解读,解开中共一大召开的一个个“谜”,客观地揭示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必然性,真实而生动地再现中国才、共产党的成立这一“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26.《人生》路遥 著,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12-3-1 《人生》是路遥的一部中篇小说,发表于1982年,它以改革时期陕北高原的城乡生活为时空背景,叙述了高中毕业生高加林回到土地又离开土地,再回到土地这样人生的变化过程。高加林同农村姑娘刘巧珍、城市姑娘黄亚萍之间的感情纠葛构成了故事发展的矛盾,也正是体现那种艰难选择的悲剧。 影响千万青年的励志名篇:路遥对我的影响最大。18岁时,我是蹬天轮的零工,是《人生》改变了我的人生!——马云;30年阅读史中,对我影响最大的一本书是路遥的《人生》。读这本书的时候我还是个上中学的孩子。这么多年我看过很多作品,都对我的电影创作有很大的影响,但是对我帮助最大的反而是这本《人生》,它让我开始对社会有了新的认识,开始思考我的人生。——贾樟柯 27.《我的苦难我的大学》赵美萍 著,作家出版社,2005-5-1 这是一本读来使人唏嘘动容、催人奋进的励志之书。作者以非同一般的奋斗经历,详细描述了她对不公正命运的不屈抗争,最后梦想成真的不平凡人生。作者出身卑微,家境贫穷,自幼丧父,小小年纪便退学上山砸石头,用柔弱的双肩扛起家庭重负,用血汗挣来微薄收入养活全家,供妹妹读书。就这样艰苦的环境里,她依然对生活怀着无限的憧憬与希冀,以坚忍不拔的意志与艰难的生活作着顽强不屈的抗争。19岁那年,作者身负因母亲生病借下巨债,到上海打工,先后做过餐馆服务员、服装厂流水线女工,时装公司技术员,广告公司业务员……吃尽千辛万苦,但作者怀着一股“一定要出人头地”的信念 顽强拼搏,终于再海纳百川的大上海树起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成了打工族中的佼佼者。在艰难的打工生涯中,作者一直没有泯灭对文学的喜爱,打工之余坚持写作,笔耕不辍,终于以飘逸的文笔,超然的灵气敲开了文学大门,最终,被《知音》杂志社领导慧眼识珠,破例录用为记者,编辑,圆了她梦寐以求的愿望。该书不是一本简单的自传,而是一本作者挑战苦难人生的纪实佳作,它贵在真实、感人。作者用平实的自叙方式,以时间顺序,将自己的人生经历徐徐展开,并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读者一个颠扑不破的人生哲理——苦难,是一所人生的大学。 28.《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美)海伦·凯勒 著,中国画报出版社,2011-1-1 19世纪,海伦·凯勒,毕业于哈佛大学德克利夫学院;并用生命的全部力量处处奔走,建起了一家家慈善机构,为残疾人造福,曾被美国《时代周刊》评选为20世纪的美国十大英雄偶像。创造这一奇迹全靠海伦那一颗不屈不挠的心。她接受了生命的挑战,用爱心去拥抱世界,以惊人的毅力面对困境,终于在黑暗中找到了人生光明的一面,最后又把慈爱的双手伸向全世界。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是海伦.凯勒的自传。她仅仅拥有19个月的光明。假如给她三天光明,她第一天想看看让她的生命变得有价值的人,第二天想看光的变幻莫测和日出,第三天想探索与研究。以一个盲人的身份想象如果自己能够有三天的时间看到世界,将会去做哪些事——包括去看看帮助过自己的人,以及去感受自然,品味艺术世界。 29.《邮差弗雷德》,(美)桑布恩 著,康国莉 译,中信出版社,2010-7-1 在大多数人的眼中,投递邮件的工作繁琐而枯燥,邮差弗雷德却非常热爱自己的工作。他竭诚为大家服务,并把自己的工作视为一次机会,一次改变周围人的生活的机会。正因为有这样的信念,所以他在投递邮件时愿意多走一些路,愿意将所有人都看成是自己的朋友。 在我们的生命中,我们都会遇到弗雷德这样的人,但正是演说家马克•桑布恩让我们知道如何成为“弗雷德”:我们每个人只要迈出一小步,就能让我们平凡无奇的生活变得卓尔不凡。我们也能构建更好的人脉关系,发挥想象力,无需花费一分钱就能为他人创造价值,并塑造新的自我。按照书中的原则行事,并向身边的“弗雷德们”学习,你也能让自己的职业生涯和生活变得多姿多彩。正如马克•桑布恩所说,我们每个人都有潜力成为“弗雷德”。这就是那本告诉你该怎么做的书。 30.《钢铁是怎么练成的》,(苏)奥斯特洛夫斯基 著,邵夕娥 编译,线装书局,2010-6-1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作者本人的经历和以亲身的见闻为素材创作的。它生动地描写了一代工人阶级青年在苦难中诞生、在斗争中成长的过程;在风雨如磐的沙皇暴政下,在地主资本家、反动哥萨克、外国侵略者的重重压迫下,他们懂得了爱和恨,增长了知识.炼就了坚韧顽强的性格,在十月革命的风暴中,经过共产党的教育,百炼成刚,从自发的反抗者逐渐锻炼成了自觉的无产阶级革命战士。保尔的英雄主义是早期布尔什维克的理性真诚,个人价值和集体事业在观念上处于和谐状态的体现。小说不仅通过一个接一个的困境来塑造这位主人公,还通过激动人心的独白、发人深省的警句格言直抒这种赤诚情怀。 |
【返回顶部】
主办:中共贵州大学委员会组织部 维护管理:中共贵州大学委员会组织部
通讯地址:贵州省贵阳市花溪区贵州大学西校区 邮政编码:550025 org@gzu.edu.cn 网站设计:兴乾盛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