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米、蔬菜、肉类、食用油、禽蛋……每天清晨,来自贞丰、威宁、榕江、修文、平塘等地的几十种农特产品,一路绿灯“走进”贵州大学食堂,供师生选购。
2021年,贵州大学“校农结合”工作交出亮眼成绩单:食堂“校农结合”农产品采购金额达3920万元,采购数量1030万斤,本省农产品采购量约占食堂总采购物资量的89%。农产品采购总量及采购金额均高于全省其他高校,位居全省第一。
“今年贵州大学将继续加大采购力度,食堂‘校农结合’农产品拟采购金额在4000万元以上,深入实施‘校农结合’消费帮扶工作、助推产业振兴。”贵州大学相关负责人表示。
让“菜园子”直通“菜盘子”,在确保学生餐食质量的同时,又带动农业产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贵州省教育系统结合地方实际,创新工作模式,推进实施“校农结合”五大行动,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坚持统筹协调,推进党建引领行动,助推组织振兴。贵州不断加强党对“校农结合”工作的全面领导,坚持“五级书记”协同推进,健全省教育厅牵头,市(州)、县(市、区)教育部门,高校抓落实的“校农结合”机制,形成多方合力推进“校农结合”工作的良好局面。同时,组建各地各校“校农结合”工作专班,分解落实责任,统筹推进“校农结合”工作任务落实,并发挥教育系统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尖兵”作用,帮助群众解决“急难愁盼”问题,推动落实好党和国家惠民政策。
坚持创新引领,推进人才培养行动,助推人才振兴。贵州充分发挥各高校和科研院所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的科技创新“策源地”作用,针对“校农结合”工作中有关科技问题开展集中攻关,开发使用“一码贵州·校农结合”大数据平台,连接学校和农户基地,实现全省9个市(州)、94个县(市、区)17399所学校“校农结合”工作数字化、智能化、规范化。加强涉农院校人才培养和乡村人才职业能力培训,选聘100名“产业导师”,搭建各类研究平台50余个。启动部省共建“技能贵州”,推动中职、高职、本科职教协同发展,培养培训“黔匠”人才,努力推动120万农村建档立卡户“1户1人1技能”全覆盖。
坚持服务导向,推进消费帮扶行动,助推产业振兴。坚持政府引导与市场主导有机结合,鼓励支持各级各类学校、社会力量和企业广泛参与,帮助解决农民合作社、生产基地的农产品销路问题。以学生营养餐农产品消费需求为重点,充分调动预算单位(高校)消费帮扶积极性,加大对脱贫地区农副产品采购力度。据统计,2021年交易总额1359.84万元,占全省采购总交易额的21%,有效带动省内4000余个农产品生产基地(合作社)发展,促进产业结构调整260余万亩,辐射100万名群众,覆盖脱贫人口10.9万户、42万余人。
坚持效益优先,推进产教融合行动,助推生态振兴。紧扣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贵州12个农业特色优势产业和生态特色食品产业,贵州不断优化本科院校和高职院校的学科专业结构,推动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紧密结合。通过实施“兴黔富民”行动计划,推进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产教融合、顶岗实习,立项建设30所省优质中等职业学校暨乡村振兴示范校,培养输送乡村振兴订单班学生1万余名,进一步推动产教融合走深走实。并以服务建设美丽宜居村庄为导向,支持高校对农村垃圾、污水治理和村容村貌提升等问题开展课题研究,助推农村人居环境质量全面提升。
原文链接:http://jgz.app.todayguizhou.com/news/news-news_detail-news_id-11515115876042.html
记者 王雨
刊发时间:2022年4月20日
【返回顶部】
主办:中共贵州大学委员会组织部 维护管理:中共贵州大学委员会组织部
通讯地址:贵州省贵阳市花溪区贵州大学西校区 邮政编码:550025 org@gzu.edu.cn 网站设计:兴乾盛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