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媒体报道
高校思政网微号:贵州大学:激活党建“红色引擎”,全面助力乡村振兴
发布人:org  发布时间:2022-10-01   动态浏览次数:65

在教育部思政司指导下,全国高校思政网特别推出“高校党建‘一融双高’典型案例”专栏,集中展示一批高校党建“双创”建设单位认真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践行新时代高校党的建设要求,积极推动党建工作与事业发展深度融合,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的优秀经验和典型案例,引导高校进一步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紧扣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扎实推进高校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以昂扬向上的姿态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本期展示是贵州大学的《激活党建“红色引擎”,全面助力乡村振兴》。

激活党建“红色引擎”

全面助力乡村振兴

中共贵州大学委员会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脱贫攻坚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把乡村振兴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项重要任务,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曾经是“天无三日晴,地无三里平,人无三分银”的贵州省,既是中国脱贫攻坚的主战场,也是乡村振兴的主阵地。近年来,贵州大学党委勇担使命,尽锐出战,全力组织定点帮扶,攻坚克难,圆满完成助力脱贫攻坚任务,持续推进乡村振兴。

主要做法

一)坚持上下联动,破解“党建业务两张皮”

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贵州大学党委把助力脱贫攻坚、服务乡村振兴作为重要政治任务,以党建为引领,激活“红色引擎”,释放“红色动能”。

加强顶层统筹。学校党委成立“助力乡村振兴工作领导小组”,结合实际拟定助力乡村振兴实施意见,充分发挥学校学科专业优势和人才智力优势,推进助力乡村振兴战略“五项支撑”(贵州省地域发展全支撑、产业帮扶全支撑、学科服务全支撑、人才培养全支撑、链条融合全支撑)。学校党政主要领导亲自谋划、示范引领,校党委常委会定期研究助推乡村振兴有关事宜,党委领导班子成员和有关部门、学院领导定期到帮扶点调研指导,推动各项任务落地见效。

IMG_256贵州大学党委书记李建军(左四)带队参加榕江县省级特色田园乡村·乡村振兴集成示范试点(乐乡村)启动仪式

明确基层目标。结合贵州省12大特色农业产业,组建产业专班。学院党委全面落实“一院一业”“一院一品”服务体系建设,统筹整合本单位人才科技资源,将党建优势充分转化为乡村振兴合力。学校将各单位助力乡村振兴工作纳入高质量发展目标绩效考核,明确学院党委工作任务。全校37个学院党委组队帮扶对口支援定点乡镇,抓好统筹,精准对接资源与需求,因地制宜开展党建结对帮扶工作,以组织优势带动基层产业发展。

(二)创新工作载体,打通“最后一公里”

贵州大学党委持续深入推进“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和党史学习教育,建立“我为群众办实事”长效工作机制,让党员自觉与人民群众走在一起、想在一起、干在一起。

优化服务模式。校领导带队组建“村庄规划师产业指导员”人才团队。以15个贵州省级特色田园乡村·乡村振兴集成示范试点为样板,围绕“党建+产业+实践”形成“1+N”模式(1个重点示范样板点+1名驻村干部+1名党建指导员+1名乡村规划师+1名产业指导员+1支实践教育队伍+重点引进1个企业等),引导人才和资源向乡村振兴一线集聚。建立专家人才服务“三农”长效机制,选派挂职干部和驻村第一书记,开展“专家服务基层活动”“科技特派员行动”等专项服务活动,促进产教融合、科教融合。

IMG_257中国工程院院士、贵州大学校长宋宝安(左一)调研特色田园乡村·乡村振兴集成示范点创建工作

打造特色平台。从2017年开始,依托12个农村特色产业专家团队,学校组建以党员博士研究生为核心成员、硕士研究生为辅的“博士村长”实践队,投身产业扶贫、科技服务。5年时间里,贵州大学先后有上千名博士走进服务“三农”一线。涉农学院发挥专业优势,学院党委班子成员带头,结合实际在贵州省农村生产一线建立一批“科技小院”,由专家教授带领研究生开展长期驻场服务,重点研究解决农业农村生产实践中的实际问题,零距离、零门槛、零时差、零费用服务农户和生产。

IMG_258

自2017年11月起,贵州大学启动实施“博士村长”计划,组建以党员博士研究生为主力、硕士研究生为辅的“博士村长”实践队,在农村产业扶贫、科技服务、人才支持等方面积极行动。

(三)聚焦持续帮扶,力戒“三分钟热度”

贵州大学党委坚持新发展理念,高度重视帮扶工作的可持续性,注重技术推广培训,强化解决生产实践中技术问题和产业化应用的实际效果,帮助农户实现“一朝脱贫、永不返贫”的目的,走上乡村振兴的康庄大道。

坚持“志”“智”同扶。十年来,一大批涉农专业的党员专家坚守在农村一线,通过举办农民田间学校,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培训、科普讲座、产业指导等方式提供科技服务,努力提高农民群众依靠科技致富的本领,提升广大基层农技人员业务素质和技能水平,促进实现农民增收和产业可持续发展。2021年至今,学校承办了贵州省提升乡镇党委书记履行能力示范培训班、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与乡土人才培育专题示范培训班、农村优秀年轻党员乡村振兴专题示范培训班等多个省级培训项目,助力乡村振兴基层干部队伍建设。

IMG_259驻贞丰县冬妹村第一书记、贵州大学动物科学学院程振涛教授(右一)向村民开展春耕技术培训
IMG_260贵州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党委书记余压芳(右三)带领研究生现场指导红色美丽村庄遵义市苟坝村民主大院坝建设

坚持“鱼”“渔”同授。学校加快科研成果转化和落地,将先进技术投入到农村产业提质升级和乡村基础建设中,以科技创新实现乡村环境、乡村治理的科学布局及融合发展,推动乡村生态振兴。茶产业团队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围绕产业发展需要,提出有针对性的防控策略和技术措施,解决了茶树生长安全、茶叶质量安全和茶园生态安全等问题,在增产的同时保障了贵州“干净茶”的绿色发展。农村污水处理团队,解决农村污水处理关键技术难题,先后在省内多个县市(区)开展农村生活污水分散式处理示范工程,以科技赋能美丽乡村建设。

主要成效

一是形成了高校助推拓展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的特色模式。学校助力脱贫攻坚的做法三次成功入选“全国教育扶贫典型案例”,并被教育部官网和国务院扶贫办专题介绍。“‘云上助农’接续启航乡村振兴”项目入选贵州省走好网上群众路线工作优秀案例。《光明日报》头版头条以《爱农为农助农 不辜负这片绿水青山》为题专题报道奉献“三农”一线的贵州大学知识分子群体。

二是培育了一批爱农知农为农的先进集体和党员干部教师典型。农学院党委被评为“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绿色农药与农业生物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荣誉称号;2个学院党委被评为“贵州省脱贫攻坚先进基层党组织”;3名党员被评为“贵州省脱贫攻坚优秀共产党”、2位党组织书记被评为“贵州省脱贫攻坚优秀党组织书记”。涌现出“潘核桃”“龙猕猴桃”“蔬菜女神”“最美驻村第一书记”等一大批无私奉献在黔中大地上的党员干部教师。

三是完善了“三全育人”大思政工作体系。学校把助力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服务乡村振兴作为党情国情省情教育和思政课堂的重要内容。“‘博士村长’——贵州脱贫攻坚的一线战士”项目获第六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金奖。博士研究生党员张建先后获得“百名研究生党员标兵”、全国“最美大学生”荣誉称号。

经验启示

一是注重加强党建引领。作为首批“全国党建工作示范高校”,学校党委充分利用深化巩固“全国党建工作示范高校”培育创建成果的重大契机,着力提高党建工作高度、精度、力度、亮度、深度、温度,把助力脱贫攻坚衔接乡村振兴作为党建工作的重要内容和目标任务,加强组织领导、科学规划和精准设计,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党组织、党员勇担责任,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战场上大显身手。

二是注重发挥学科优势。学校学科门类齐全,涉农学科是学校优势学科。借助植物保护世界一流学科的学科优势、人才优势和平台优势,将人才链和知识链转化为扶贫产业链。通过实用技术转化、集成示范、技术培训和定点帮扶等方式,专家带着农民干、做给农民看、帮着农民赚。学校专门设立“学科特区”和“大地论文工程”奖励,激励专家、学生将论文写在贵州大地上,更好地助力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

三是注重建立长效机制。学校聚焦贵州省十二大农村特色优势产业,以让政府满意、让企业满意、让农户满意“三满意”为立足点,提出了“贴合贵州、结合特色、整合资源”的“三结合”原则,充分运用“补脑扶智、动手扶业、弯腰扶贫”的“三扶”工作法,组建了一批“专家小院”“科技小院”,探索形成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科技扶贫”、“教育扶贫”和“校农结合”三套“组合拳”模式。


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7k0XA_vhj3C7M5cNxL_oCg

刊发时间:2022年9月17日


返回顶部

主办:中共贵州大学委员会组织部 维护管理:中共贵州大学委员会组织部

通讯地址:贵州省贵阳市花溪区贵州大学西校区  邮政编码:550025 org@gzu.edu.cn 网站设计:兴乾盛科技